今天给各位分享《清平乐·村居》译文及注释的知识,其中也会对《清平乐·村居》译文及注释进行解释,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关注本站,现在开始吧!

本文导读目录:

1、《清平乐·村居》译文及注释

2、《清平乐·村居》原文翻译赏析视频-辛弃疾-宋词三百首

3、清平乐村居诗意简短

  《清平乐·村居》是作于辛弃疾闲居带湖期间。由于辛弃疾始终坚持爱国抗金的政治主张,从二十一岁南归以后,他一直遭受当权投降派的排斥和打击。从四十三岁起,他长期未得任用,以致在信州(今江西上饶)闲居达二十年之久。理想的破灭,使他在隐居中更加关注农村生活,写下了大量的闲适词和田园词。这首《清平乐·村居》就是其中之一。下面小编为大家带来《清平乐·村居》译文及注释,希望大家喜欢!   原文   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   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   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   最喜小儿亡赖,溪头卧剥莲蓬。   译文   草屋的茅檐又低又小,溪边长满了碧绿的小草。   含有醉意的吴地方言,听起来温柔又美好,那满头白发的老人是谁家的呀?   大儿子在溪东边的豆田锄草,二儿子正忙于编织鸡笼。   最令人喜爱的是小儿子,他正横卧在溪头草丛,剥着刚摘下的莲蓬。   注释   (1)清平乐(yuè):词牌名。村居:题目   (2)茅檐:茅屋的屋檐。   (3)吴音:吴地的方言。作者当时住在信州(今上饶),这一带的方言为吴音。相媚好:指相互逗趣,取乐。   (4)翁媪(ǎo):老翁、老妇。   (5)锄豆:锄掉豆田里的草。   (6)织:编织,指编织鸡笼。   (7)亡(wú)赖:这里指小孩顽皮、淘气。亡,通“无”。   【《清平乐·村居》译文及注释】相关文章:   辛弃疾《清平乐·村居》译文及赏析02-18   《清平乐·村居》辛弃疾宋词注释翻译赏析12-26   《清平乐·红笺小字》译文注释及鉴赏11-10   《咏雪》译文及注释10-10   水调歌头的注释及译文07-05   《离骚》译文及注释03-13   绝句古诗村居的译文02-17   村居 古诗译文及赏析05-06   《清平乐村居》教案03-10  辛弃疾(1140~1207),南宋词人,字幼安,号稼轩,历城(今山东济南)人。他出生于北方沦陷区,年轻时曾参加抗金义军。南渡之后,曾任湖北、江西、湖南安抚使等职,后来被排挤落职,但仍怀有恢复中原、以身报国的志向。在晚年时曾一度被起用,但没过多久就病亡了。在他的词作中,爱国主义是主要题材。辛弃疾的词慷慨悲壮、沉雄豪迈、笔力浑厚,且善于化用前人典故,常发议论,在作词技巧方面对后世贡献很大,与苏轼并称为“苏辛”。现有《稼轩词》存世。   草屋的茅檐又低又小,溪边长满绿绿的小草。含有醉意的吴地方音,听起来温柔又美好,那满头白发的人是谁家的公婆父老?   大儿,豆地锄草身在河东,二儿,正忙于编织鸡笼。最令人欢喜的是小儿的调皮神态,横卧在溪头草丛,剥食着刚刚摘下的莲蓬。   草屋的茅檐又低又小,溪边长满绿绿的小草。含有醉意的吴地方音,听起来温柔又美好,那满头白发的人是谁家的公婆父老?   大儿,豆地锄草身在河东,二儿,正忙于编织鸡笼。最令人欢喜的是小儿的调皮神态,横卧在溪头草丛,剥食着刚刚摘下的莲蓬。   这首词是描写农村生活的名作,风格清新淡雅,富于诗情画意。在表现手法上,全词不事雕琢而纯用白描,绘出了农村一户人家清新秀丽的环境以及老小五口充满田园情趣的生活画面,表现了农村和平安宁、自然朴素的生活,具有浓郁的生活气息。   上片“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点明地点,为全词勾勒出一幅清秀的背景图。这是一所茅檐又低又小的草屋,屋旁有一条清澈见底的小溪,溪边长满了绿绿的小草。词人只用两笔,就描绘出了农家的居住环境。“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写的是一对农家夫妇的生活场景。他们亲密无间地坐在一起,一边喝酒,一边拉家常,悠然自得。那含有醉意的吴地方音,听起来温柔又美好。词人采用白描手法将这对白发翁媪,乘着酒意,彼此“媚好”的情景形象而生动地展现出来,语句看似平淡,但却概括出了乡间老年夫妻的生活乐趣,以及那种温暖而又惬意的幸福生活。   下片四句,词人又将镜头拉近,并不断移动,以白描的手法,描绘出白发翁媪三个儿子的活动和情态。“大儿锄豆溪东”是写大儿子,他是家中的主要劳动力,正在河东的豆地里辛勤地锄草;“中儿正织鸡笼”写二儿子,他年纪尚小,不能去田地耕种,所以在家帮忙编织鸡笼;“最喜小儿无赖,溪头卧剥莲蓬”写小儿子的情态,他不谙世事,只知调皮玩耍,他呀,此时正横卧在溪头草丛,剥刚摘下的莲蓬吃呢。这几句写得极为白话,却将农家三子的形象刻画得栩栩如生,令人印象深刻。尤其是最后两句,把小儿子天真无邪的样子,写得饶有情趣,犹如神来之笔。“卧”字用得精妙,使一个顽皮、可爱的小孩,跃然纸上,可谓一绝。   全词布局紧凑,词人以小溪为中心,布置画面,展现人物的活动和情态。茅檐靠近小溪,大儿子在小溪东面的豆地锄草,小儿子横卧在溪头草丛,剥食着刚刚摘下的莲蓬。从这连用的三个“溪”字,可见词人匠心。   南归之后,辛弃疾屡遭当权投降派的排挤和打击,长时间得不到任用,在江西信州(今江西上饶市)闲居了20年。在闲居农村期间,词人对农村生活和农民有了更多的接触和了解。这首词便是一幅色泽淡雅的农村风俗画卷。   词的上片,首先描写了简朴而美丽的居住环境,然后写了言语和顺的翁媪,气氛温馨恬淡。词人以白描的手法简单勾出“茅檐”、“溪上”、“青草”的状貌,笔淡而意浓,将江南农村的特色形象地描绘了出来,给人物的出现布置了广阔的背景。后面两句写人物,他们说话的声音中微带着醉意,更显得温婉柔媚,可是等到走近他们,却发现说话的是已经白发的老公公和老婆婆,而非年轻人。“醉里”显示了老人生活的安详,“媚好”则体现了他们愉悦的精神状态。   词的下片是翁媪说话的内容,即他们家的三个儿子,全面而真实地反映了当时农村生活的多个方面。大儿子在溪东的豆地里锄草,二儿子正在编织鸡笼。“无赖”的“小儿”则是词人着重描绘的对象,“溪头卧剥莲蓬”将其天真活泼、无忧无虑的神态形象地展现了出来,使人不禁由衷地欣喜。   全词有声有色、形象生动地描述了农村的乡土风俗,处处充溢着词人对农村生活的喜爱,也反映出词人对腐朽黑暗的官场生活的憎恶之情。   文章标题:《清平乐·村居》原文翻译赏析视频-辛弃疾-宋词三百首   链接地址:/tsy/2581.html   上一篇:《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原文翻译赏析视频-辛弃疾-宋词三百首   下一篇:《祝英台近·晚春》原文翻译赏析视频-辛弃疾-宋词三百首  清平乐村居的诗意:草屋的茅檐又低又小,溪边长满绿绿的小草,满头白发的老公公老婆婆用吴地的方言互相逗趣取乐大儿子在河的东面的豆地里除草,二儿正忙于编织鸡笼。最令人欢喜是小儿的调皮神态,横卧在溪头草丛中剥食着刚刚摘下的莲蓬。   《清平乐·村居》   [ 宋 ] 辛弃疾   原文如下:   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 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   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最喜小儿亡赖,溪头卧剥莲蓬。   赏析:   清平乐村居描绘了农村一个五口之家的环境和生活画面,借此表现人情之美和生活之趣。作者把这家老小的不同面貌和情态,以及他们的美好的农家生活描写得有声有色,惟妙惟肖,活灵活现,具有浓厚的生活气息,表现出作者对农村和平宁静生活的喜爱。全词以白描手法描述了农村的乡土风俗,呈现出一种清新宁馨的风格。
《清平乐·村居》译文及注释的介绍就聊到这里吧,感谢你花时间阅读本站内容,更多关于《清平乐·村居》译文及注释《清平乐·村居》译文及注释的信息别忘了在本站进行查找喔。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作者:谁是谁的谁,转载或复制请以超链接形式并注明出处

原文地址:http://www.schinda.com.cn/post/60.html发布于:2025-1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