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给各位分享高二生物选择性必修三知识点笔记的知识,其中也会对高二生物选择性必修三知识点笔记进行解释,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关注本站,现在开始吧!

本文导读目录:

1、高二生物选择性必修三笔记(多篇)范文

2、高二生物选择性必修二知识点笔记

3、高二生物选择性必修三知识点笔记

  [引言]高二生物选择性必修三笔记(多篇)为好范文网的会员投稿推荐,但愿对你的学习工作带来帮助。   1.生物体具有共同的物质基础和结构基础。   2.从结构上说,除病毒以外,生物体都是由细胞构成的。细胞是生物体的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   3.新陈代谢是活细胞中全部的序的化学变化总称,是生物体进行一切生命活动的基础。   4.生物体具应激性,因而能适应周围环境。   5.生物体都有生长、发育和生殖的现象。   6.生物遗传和变异的特征,使各物种既能基本上保持稳定,又能不断地进化。   7.生物体都能适应一定的环境,也能影响环境。   1、显微结构:在普通光学显微镜中能够观察到的细胞结构。   2、亚显微结构:在普通光学显微镜下观察不能分辨清楚的细胞内各种微细结构。   3、原核细胞:细胞较小,没有成形的细胞核。组成核的物质集中在核区,没有染色体,DNA不与蛋白质结合,无核膜、无核仁;细胞器只有核糖体;有细胞壁,成分与真核细胞不同。   4、真核细胞:细胞较大,有真正的细胞核,有一定数目的染色体,有核膜、有核仁,一般有多种细胞器。   5、原核生物:由原核细胞构成的生物。如:蓝藻、细菌(如硝化细菌、乳酸菌、大肠杆菌、肺炎双球菌)、放线菌、支原体等都属于原核生物。   6、真核生物:由真核细胞构成的生物。如:酵母菌、霉菌、食用菌、衣藻、变形虫、草里履虫、疟原虫等。   7、细胞膜的选择透过性:这种膜可以让水分子自由通过,细胞要选择吸收的离子和小分子(如:氨基酸、葡萄糖)也可以通过,而其它的离子、小分子和大分子(如:信使RNA、蛋白质、核酸、蔗糖)则不能通过。   8、膜蛋白:指细胞内各种膜结构中蛋白质成分。   9、载体蛋白:膜结构中与物质运输有关的一种跨膜蛋白质,细胞膜中的载体蛋白在协助扩散和主动运输中都有特异性。   10、细胞质:在细胞膜以内、细胞核以外的原生质,叫做细胞质。细胞质主要包括细胞质基质和细胞器。   11、细胞质基质:细胞质内呈液态的部分是基质,是细胞进行新陈代谢主要场所。   12、细胞器:细胞质中具有特定功能的各种亚细胞结构的总称。   13、细胞壁:植物细胞的外面有细胞壁,主要化学成分是纤维素和果胶,其作用是支持和保护。其性质是全透的。   1、群落外貌   群落外貌是指生物群落的外部形态或表相而言。它是群落中生物与生物间,生物与环境相互作用的综合反映。陆地生物群落的外貌主要取决于植被的特征,水生生物群落的外貌主要取决于水的深度和水流特征。陆地生物群落的外貌是由组成群落的植物种类形态及其生活型所决定的。   2、生活型类型   目前广泛采用的是丹麦植物学家raunkiaer提出的系统,他是按休眠芽或复苏芽所处的位置高低和保护方式,把高等植物划分为五个生活型,在各类群之下,根据植物体的高度,芽有无芽鳞保护,落叶或常绿,茎的特点等特征,再细分为若干较小的类型。下面就raunkiaer的生活型分类系统加以简介:   ①高位芽植物休眠芽位于距地面25㎝以上,又可根据高度分为四个亚类,即大高位芽植物(高度﹥30米),中高位芽植物(8-30米),小高位芽植物(2-8米)与矮高位芽植物(25厘米~2米)。   ②地上芽植物更新芽位于土壤表面之上,25㎝之下,多为半灌木或草本植物。   ③地面芽植物更新芽位于近地面土层内,冬季地上部分全部枯死,多为多年生草本植物。   ④隐芽植物更新芽位于较深土层中或水中,多为鳞茎类块茎类和根茎类多年生草本植物或水生植物。   一年生植物以种子越冬。   ⑤raunkiaer生活型被认为是进化过程中对气候条件适应的结果,因此它们的组成可反映某地区的生物气候和环境的状况。   从表上可知,每一类植物群落都是由几种生活型的植物所组成,但其中有一类生活型占优势,生活型与环境关系密切,高位芽植物占优势是温暖潮湿气候地区群落的特征,如热带雨林群落;地面芽植物占优势的群落,反映了该地区具有较长的严寒季节,如温带针叶林落叶林群落;地上芽植物占优势,反映了该地区环境比较湿冷,如长白山寒温带暗针叶林;一年生植物占优势则是干旱气候的荒漠和草原地区群落的特征,如东北温带草原。   一种群   定义1:在一定空间中生活相互影响彼此能交配繁殖的同种个体的集合。应用学科:生态学(一级学科);种群生态学(二级学科)定义2:种内具有相同繁殖习性产卵场所生态习性和形态特征的区域性群体。应用学科:水产学(一级学科);渔业资源学(二级学科)   二群落   生物群落是指具有直接或间接关系的多种生物种群的有规律的组合,具有复杂的种间关系。我们把在一定生活环境中的所有生物种群的总和叫做生物群落,简称群落。组成群落的各种生物种群不是任意地拼凑在一起的,而有规律组合在一起才能形成一个稳定的群落。如在农田生态系统中的各种生物种群是根据人们的需要组合在一起的,而不是由于他们的复杂的营养关系组合在一起,所以农田生态系统极不稳定,离开了人的因素就很容易被草原生态系统所替代。   居住在一个地区的一切生物所组成的共同体,它们彼此通过各种途径相互作用和相互影响。例如一座森林中的一切植物为其中栖息的动物提供住处和食物,一些动物还可以其他动物为食,还有土壤中生存的大量微生物,它们靠分解落叶残骸为生,这一切组成一个整体称为生物群落。生物群落有一定的生态环境,在不同的生态环境中有不同的生物群落。生态环境越优越,组成群落的物种。种类数量就越多,反之则越少。   三生物圈   定义1:地球上的动物植物和微生物等一切生物组成的总体。   定义2:地球上存在生物有机体的圈层。包括大气圈的下层岩石圈的上层整个水圈和土壤圈全部。应用学科:生态学(一级学科);全球生态学(二级学科)   四生态环境   定义:影响人类与生物生存和发展的一切外界条件的总和,包括生物因子(如植物动物等)和非生物因子(如光水分大气土壤等)。   生态环境(ecologicalenvironment)就是由生态关系组成的环境的简称,是指与人类密切相关的,影响人类生活和生产活动的各种自然(包括人工干预下形成的第二自然)力量(物质和能量)或作用的总和。   血糖平衡的调节   血糖正常值0.8-1.2g/L(80-120mg/dl)   来源:   食物中的糖类的消化吸收   肝糖元的分解   脂肪等非糖物质的转化   去向:   血糖的氧化分解为CO2H2O和能量   血糖的合成肝糖元、肌糖元(肌糖元只能合成不能水解)   血糖转化为脂肪、某些氨基酸   血糖平衡调节:由胰岛A细胞(分布在胰岛外围)分泌胰高血糖素提高血糖浓度   由胰岛B细胞(分布在胰岛内)分泌胰岛素降低血糖浓度   两者激素间是拮抗关系   血糖含量升高时:胰岛B细胞分泌胰岛素增加,促进血糖合成糖原、氧化分解或转变为脂肪(增加血糖去路);同时抑制肝糖元分解和非糖物质转化为葡萄糖(减少来源)   血糖含量降低时:胰岛A细胞分泌胰高血糖素增加,主要作用于肝脏,促进肝糖元分解和非糖物质转化为葡萄糖。   胰岛素与胰高血糖素相互拮抗作用共同维持血糖含量的稳定,它们之间存在着反馈调节。   细胞外液的理化性质   (1)渗透压:   血浆渗透压:主要与无机盐、蛋白质的含量有关。细胞外液的渗透压:主要与Na+、Cl-有关。   溶液渗透压:溶液浓度越高,溶液渗透压越大。   (2)酸碱度:正常人血浆接近中性,PH为7.35-7.45。与HCO3-、HPO42-等离子有关。   (3)温度:体细胞外液的温度一般维持在37℃左右。   你也可以在好范文网搜索更多本站小编为你整理的其他高二生物选择性必修三笔记(多篇)范文。  【导语】高中生物的学习需要有一个知识点框架图来对整体的思路进行梳理,一个好的思维导图框架对于生物的学习也是非常帮助的。®无忧考网为各位同学整理了《高二生物选择性必修二知识点笔记》,希望对你的学习有所帮助!   1.高二生物选择性必修二知识点笔记 篇一   生态系统的结构   (1)成分:   非生物成分:无机盐、阳光、热能、水、空气等   生产者:自养生物,主要是绿色植物(最基本、最关键的的成分),还有一些化能合成细菌和光合细菌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将无机物合成有机物   生物成分消费者:主要是各种动物   分解者:主要某腐生细菌和真菌,也包括蚯蚓等腐生动物。它们能分解动植物遗体、粪便等,最终将有机物分解为无机物。   (2)营养结构:食物链、食物网   同一种生物在不同食物链中,可以占有不同的.营养级。植物(生产者)总是第一营养级;植食性动物(即一级/初级消费者)为第二营养级;肉食性动物和杂食性动物所处的营养级不是一成不变的,如猫头鹰捕食鼠时,则处于第三营养级;当猫头鹰捕食吃虫的小鸟时,则处于第四营养级。   2.高二生物选择性必修二知识点笔记 篇二   脂质:(不溶于水而溶于有机溶剂)   1、脂肪:(贮能物质;减少热能散失,维持体温恒定)   组成单位:脂肪酸饱和脂肪酸:动物脂肪   甘油不饱和脂肪酸:植物油(脂溶性维生素的溶剂)   注:组成元素C、H、O   2、磷脂:细胞膜、核膜等有膜结构的主要成分   空气-水界面为单层,两端为液体的呈双层   注:组成元素C、H、O、N、P   3、胆固醇:调解生长、发育及代谢(血液中长期偏高引起心血管疾病)   组成细胞膜结构的重要成分注:组成元素C、H、O   3.高二生物选择性必修二知识点笔记 篇三   新陈代谢是生物最基本的特征,是生物与非生物的最本质的区别。   酶是活细胞产生的一类具有生物催化作用的有机物,其中绝大多数酶是蛋白质,少数酶是RNA.   酶的催化作用具有高效性和专一性;并且需要适宜的温度和pH值等条件。   ATP是新陈代谢所需能量的直接来源。   光合作用是指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储存能量的有机物,并且释放出氧的过程。光合作用释放的氧全部来自水。   渗透作用的产生必须具备两个条件:一是具有一层半透膜,二是这层半透膜两侧的溶液具有浓度差。   植物根的成熟区表皮细胞吸收矿质元素和渗透吸水是两个相对独立的过程。   糖类、脂类和蛋白质之间是可以转化的,并且是有条件的、互相制约着的。   高等多细胞动物的体细胞只有通过内环境,才能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   正常机体在神经系统和体液的调节下,通过各个器官、系统的协调活动,共同维持内环境的相对稳定状态,叫稳态。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   对生物体来说,呼吸作用的生理意义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为生物体的生命活动提供能量,二是为体内其它化合物的合成提供原料。   4.高二生物选择性必修二知识点笔记 篇四   1、蛋白质的基本组成单位是氨基酸,氨基酸结构通式为NH2—C—COOH,各种氨基酸的区别在于R基的不同。   2、两个氨基酸脱水缩合形成二肽,连接两个氨基酸分子的化学键(—NH—CO—)叫肽键。   3、脱水缩合中,脱去水分子数=形成的肽键数=氨基酸数—肽链条数   4、蛋白质多样性原因: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种类、数目、排列顺序千变万化,多肽链盘曲折叠方式千差万别。   5、每种氨基酸分子至少都含有一个氨基(—NH2)和一个羧基(—COOH),并且都有一个氨基和一个羧基连接在同一个碳原子上,这个碳原子还连接一个氢原子和一个侧链基因。   6、遗传信息的携带者是核酸,它在生物体的遗传变异和蛋白质合成中具有极其重要作用,核酸包括两大类:一类是脱氧核糖核酸,简称DNA;一类是核糖核酸,简称RNA,核酸基本组成单位核苷酸。   7、蛋白质功能:   ①结构蛋白,如肌肉、羽毛、头发、蛛丝   ②催化作用,如绝大多数酶   ③运输载体,如血红蛋白   ④传递信息,如胰岛素   ⑤免疫功能,如抗体   5.高二生物选择性必修二知识点笔记 篇五   生物进化和生物多样性   一、生物进化的基本历程   1、地球上的生物是从单细胞到多细胞,从简单到复杂,从水生到陆生,从低级到高级逐渐进化而来的。   2、真核细胞出现后,出现了有丝XX和减数XX,从而出现了有性生殖,使由于基因重组产生的变异量大大增加,所以生物进化的速度大大加快。   二、生物进化与生物多样性的形成   1、生物多样性与生物进化的关系是:生物多样性产生的原因是生物不断进化的结果;而生物多样性的产生又加速了生物的进化。   2、生物多样性包括:遗传(基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三个层次。   6.高二生物选择性必修二知识点笔记 篇六   基因控制蛋白质合成:   1、转录:   (1)概念:在细胞核中,以DNA的一条链为模板,按照碱基互补配对原则,合成RNA的过程。(注:叶绿体、线粒体也有转录)   (2)过程(看书)   (3)条件:模板:DNA的一条链(模板链)   原料:4种核糖核苷酸   能量:ATP   酶:解旋酶、RNA聚合酶等   (4)原则:碱基互补配对原则(A—U、T—A、G—C、C—G)   (5)产物:信使RNA(mRNA)、核糖体RNA(rRNA)、转运RNA(tRNA)   2、翻译:   (1)概念:游离在细胞质中的各种氨基酸,以mRNA为模板,合成具有一定氨基酸顺序的蛋白质的过程。(注:叶绿体、线粒体也有翻译)   (2)过程:(看书)   (3)条件:模板:mRNA   原料:氨基酸(20种)   能量:ATP   酶:多种酶   搬运工具:tRNA   装配机器:核糖体   (4)原则:碱基互补配对原则   (5)产物:多肽链   3、与基因表达有关的计算   基因中碱基数:mRNA分子中碱基数:氨基酸数=6:3:1  【导语】高二生物必修三学习有很多的知识点,大家在学习的时候需要对高二生物必修三知识点进行总结,这样才能更好地学习,®无忧考网为各位同学整理了《高二生物选择性必修三知识点笔记》,希望对你的学习有所帮助!   1.高二生物选择性必修三知识点笔记 篇一   植物激素的种类和功能   (1)赤霉素   ①合成部位:未成熟的种子、幼根、幼叶   ②主要作用:促进细胞伸长而使植株增高;解除种子休眠,促进种子萌发、果实的成熟。   (2)脱落酸   ①合成部位:根冠、萎焉的叶片   ②分布:将要脱落的组织和器官中含量较多   ③主要作用:抑制细胞的XX,促进叶和果实的衰老和脱落   (3)细胞XX素   ①合成部位:根尖   ②主要作用:促进细胞的XX、分化   (4)乙烯   ①合成部位:植物体各个部位   ②主要作用:促进果实的成熟   2.高二生物选择性必修三知识点笔记 篇二   光反应与暗反应的区别与联系:   ①场所:光反应在叶绿体基粒片层膜上,暗反应在叶绿体的基质中。   ②条件:光反应需要光、叶绿素等色素、酶,暗反应需要许多有关的酶。   ③物质变化:光反应发生水的光解和ATP的形成,暗反应发生CO2的固定和C3化合物的还原。   ④能量变化:光反应中光能→ATP中活跃的化学能,在暗反应中ATP中活跃的化学能→CH2O中稳定的化学能。   ⑤联系:光反应产物[H]是暗反应中CO2的还原剂,ATP为暗反应的进行提供了能量,暗反应产生的ADP和Pi为光反应形成ATP提供了原料。   3.高二生物选择性必修三知识点笔记 篇三   1、稳态的调节:神经——体液——免疫共同调节   2、内环境稳态的意义:内环境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   3、内环境:由细胞外液构成的液体环境。内环境作用: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   4、组织液、淋巴的成分和含量与血浆的相近,但又不完全相同,最主要的差别在于血浆中含有较多的蛋白质,而组织液和淋巴中蛋白质含量较少。   5、细胞外液的理化性质:渗透压、酸碱度、温度。   6、血浆中酸碱度:7.35—7.45   调节的试剂:缓冲溶液:NaHCO3/H2CO3Na2HPO4/NaH2PO4   7、人体细胞外液正常的渗透压:770kPa   正常的温度:37度   8、稳态:正常机体通过调节作用,使各个器官、系统协调活动、共同维持内   环境的相对稳定的状态。内环境稳态指的是内环境的成分和理化性质都处于动态平衡中。   4.高二生物选择性必修三知识点笔记 篇四   糖类化学通式:(CH2O)n(水解后的组成单位:葡萄糖(C6H12O6)   1、作用:生命活动的主要能源,组成生物体结构的基本原料   2、分类   A、单糖:葡萄糖(糖中的主要能源物质)、果糖、核糖(5碳糖)   B、双糖:(两份单糖脱水缩合而成)蔗糖、麦芽糖--植物;乳糖--动物   C、多糖:淀粉(植物内糖的储存形式,人类糖的主要来源)   纤维素(植物细胞壁的主要成分)   糖原(动物体内糖的储存形式)肝糖原(与血糖保持动态平衡)   3、多糖+脂质=糖脂   多糖+蛋白质=糖蛋白   5.高二生物选择性必修三知识点笔记 篇五   1、群落中物种越多,丰富度越高。   2、越靠近热带地区,单位面积内的物种越丰富。冻原的丰富度很低。   3、竞争的结果常表现为相互抑制,有时表现为一方占优势,另一方处于劣势甚至灭亡。   4、寄生只对寄生者一方有利,对寄主有害。   5、互利共生的两种生物一旦分开,至少有一方不能很好生活的现象。   6、植物群落在垂直方向上的分层是因为与光的利用有关。   7、动物群落在垂直方向上的分层与食物有关。   8、群落的水平结构与地形变化、土壤湿度、盐碱度以及动物和人的影响有关。   9、生态学:是研究生物与生物之间以及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相互关系的科学。   10、生态因素:环境中影响生物的形态、生理和分布等因素。包括生物因素和非生物因素。   11、种内关系:同种生物的不同个体之间的关系。包括种内斗争和种内互助。   12、互利共栖:两种生物生活在一起,互相依赖,彼此有利,即使分开,都能很好生活的现象。   6.高二生物选择性必修三知识点笔记 篇六   1、什么是生物群落?   指在同一时间内聚集在一定区域中各种生物种群的集合。   2、什么是丰富度?   指群落中物种数目的多少。   3、什么是种间关系?   是指不同种生物之间的关系。包括互利共生、互利共栖、寄生、竞争、捕食。   4、什么是捕食?   指一种生物以另一种生物为食的现象。   5、什么是竞争?   指两种或两种以上生物互相争夺资源和空间的现象。   6、什么是寄生?   指一种生物(寄生者)寄居于另一种生物(寄主)的体内或体表,摄取寄主的养分维持生活。   7、什么是互利共生?   指两种生物生活在一起,互相依存,彼此有利。   8、什么是群落的垂直结构?   是指生物群落在垂直方向上的分层现象。   9、什么是群落的水平结构?   是指生物群落在水平方向上的分带现象。
高二生物选择性必修三知识点笔记的介绍就聊到这里吧,感谢你花时间阅读本站内容,更多关于高二生物选择性必修三知识点笔记高二生物选择性必修三知识点笔记的信息别忘了在本站进行查找喔。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作者:谁是谁的谁,转载或复制请以超链接形式并注明出处

原文地址:http://www.schinda.com.cn/post/1689.html发布于:2025-1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