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给各位分享高二物理重点知识点必修一的知识,其中也会对高二物理重点知识点必修一进行解释,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关注本站,现在开始吧!

本文导读目录:

1、高二物理必修一知识点整理

2、高二物理必修一知识点总结笔记

3、高二物理重点知识点必修一

  【导语】在学习新知识的同时还要复习以前的旧知识,肯定会累,所以要注意劳逸结合。只有充沛的精力才能迎接新的挑战,才会有事半功倍的学习。©无忧考网高二频道为你整理了《高二物理必修一知识点整理》希望对你的学习有所帮助!   1.高二物理必修一知识点整理   时间和时刻:   ①时刻的定义:时刻是指某一瞬时,是时间轴上的一点,相对于位置、瞬时速度、等状态量,一般说的“2秒末”,“速度2m/s”都是指时刻。   ②时间的定义:时间是指两个时刻之间的间隔,是时间轴上的一段,通常说的“几秒内”,“第几秒”都是指的时间。   位移和路程:   ①位移的定义:位移表示质点在空间的位置变化,是矢量。位移用又向线段表示,位移的大小等于又向线段的长度,位移的方向由初始位置指向末位置。   ②路程的定义:路程是物体在空间运动轨迹的长度,是一个标量。在确定的两点间路程不是确定的,它与物体的具体运动过程有关。   位移与路程的关系:   位移和路程是在一段时间内发生的,是过程量,两者都和参考系的选取有关系。一般情况下位移的大小并不等于路程的大小。只有当物体做单方向的直线运动是两者才相等。   2.高二物理必修一知识点整理   机械运动:   物体在空间中所处位置发生变化,这样的运动叫做机械运动。   运动的特性:   普遍性,永恒性,多样性   参考系   1.任何运动都是相对于某个参照物而言的,这个参照物称为参考系。   2.参考系的选取是自由的。   (1)比较两个物体的运动必须选用同一参考系。   (2)参照物不一定静止,但被认为是静止的。   质点   1.在研究物体运动的过程中,如果物体的大小和形状在所研究问题中可以忽略是,把物体简化为一个点,认为物体的质量都集中在这个点上,这个点称为质点。   2.质点条件:   (1)物体中各点的运动情况完全相同(物体做平动)   (2)物体的大小(线度)<<它通过的距离   3.质点具有相对性,而不具有绝对性。   4.理想化模型:根据所研究问题的性质和需要,抓住问题中的主要因素,忽略其次要因素,建立一种理想化的模型,使复杂的问题得到简化。(为便于研究而建立的一种高度抽象的理想客体)   3.高二物理必修一知识点整理   牛顿第一定律   定义:一切物体总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直到有外力迫使它改变这种状态为止。   惯性   1、定义:物体具有的保持原来的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的性质。   2、惯性是物体的固有属性,惯性不是一种力。任何物体在任何情况下都具有惯性。   3、惯性的大小只由物体本身的特征决定,与外界因素无关。   4、惯性是不能被克服的,但可以利用惯性做事或防止惯性的不良影响。   5、不要把惯性概念与惯性定律相混淆。惯性是万物皆有的保持原运动状态的一种属性,惯性定律则是物体不受外力作用时的运动定律。   运动状态   1、运动状态指的是物体的速度   速度是是矢量,速度不变则运动状态不变,速度改变运动状态也就改变了,所以运动状态不断改变的物体总有加速度。   2、力是使物体产生加速度的原因   3、质量是物体惯性大小的量度   4.高二物理必修一知识点整理   一、动能   如果一个物体能对外做功,我们就说这个物体具有能量.物体由于运动而具有的能.Ek=mv2,其大小与参照系的选取有关,动能是描述物体运动状态的物理量,是相对量。   二、动能定理   做功可以改变物体的能量.所有外力对物体做的总功等于物体动能的增量。W1+W2+W3+……=mvt2-02。   1.反映了物体动能的变化与引起变化的原因——力对物体所做功之间的因果关系.可以理解为外力对物体做功等于物体动能增加,物体克服外力做功等于物体动能的减小.所以正功是加号,负功是减号。   2.“增量”是末动能减初动能.ΔEK>0表示动能增加,ΔEK<0表示动能减小。   3.动能定理适用单个物体,对于物体系统尤其是具有相对运动的物体系统不能盲目的应用动能定理.由于此时内力的功也可引起物体动能向其他形式能(比如内能)的转化.在动能定理中.总功指各外力对物体做功的代数和.这里我们所说的外力包括重力、弹力、摩擦力、电场力等。   4.各力位移相同时,可求合外力做的功,各力位移不同时,分别求力做功,然后求代数和。   5.力的独立作用原理使我们有了牛顿第二定律、动量定理、动量守恒定律的分量表达式.但动能定理是标量式.功和动能都是标量,不能利用矢量法则分解.故动能定理无分量式.在处理一些问题时,可在某一方向应用动能定理.   6.动能定理的表达式是在物体受恒力作用且做直线运动的情况下得出的.但它也适用于变为及物体作曲线运动的情况.即动能定理对恒力、变力做功都适用;直线运动与曲线运动也均适用。   7.对动能定理中的位移与速度必须相对同一参照物。   5.高二物理必修一知识点整理   向心力:   (1)向心力是改变物体运动方向,产生向心加速度的原因.   (2)向心力的方向指向圆心,总与物体运动方向垂直,所以向心力只改变速度的方向.   (3)根据牛顿运动定律,向心力与向心加速度的因果关系是,两者方向恒一致:总是与速度垂直、沿半径指向圆心.   (4)对于匀速圆周运动,物体所受合外力全部作为向心力,故做匀速圆周运动的物体所受合外力应是:大小不变、方向始终与速度方向垂直.   向心力公式:   (1)由公式a=ω2r与a=v2/r可知,在角速度一定的条件下,质点的向心加速度与半径成正比;在线速度一定的条件下,质点的向心加速度与半径成反比.   (2)做匀速圆周运动的物体所受合外力全部作为向心力,故物体所受合外力应大小不变、方向始终与速度方向垂直;合外力只改变速度的方向,不改变速度的大小.根据公式,倘若物体所受合外力F大于在某圆轨道运动所需向心力,物体将速率不变地运动到半径减小的新圆轨道里(在那里,物体的角速度将增大),使物体所受合外力恰等于该轨道上所需向心力,可见物体在此时会做靠近圆心的运动;反之,倘若物体所受合外力小于在某圆轨道运动所需向心力,“向心力不足”,物体运动的轨道半径将增大,因而逐渐远离圆心.如果合外力突然消失,物体将沿切线方向飞出,这就是离心运动.   向心力公式解决实际问题:   根据公式求解圆周运动的动力学问题时应做到四确定:   (1)确定圆心与圆轨迹所在平面;   (2)确定向心力来源;   (3)以指向圆心方向为正,确定参与构成向心力的各分力的正、负;   (4)确定满足牛顿定律的动力学方程.   做圆周运动物体所受的向心力和向心加速度的关系同样遵从牛顿第二定律:Fn=man在列方程时,根据物体的受力分析,在方程左边写出外界给物体提供的合外力,右边写出物体需要的向心力(可选用等各种形式)。  【导语】同学们在学习过程中要养成定期复习总结的好习惯。复习不是知识的简单重复,而是升华提高的过程。一是当天复习,这是高效省时的学习方法之一。二是章末复习,明确每章知识的主干线,掌握其知识结构,使知识系统化。©无忧考网为各位同学整理了《高二物理必修一知识点总结笔记》,希望对你的学习有所帮助!   1.高二物理必修一知识点总结笔记 篇一   牛顿第三定律:   (1)内容:   两个物体之间的作用力和反作用力总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一条直线上.   (2)理解:   ①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同时性.它们是同时产生,同时变化,同时消失,不是先有作用力后有反作用力.   ②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性质相同.即作用力和反作用力是属同种性质的力.   ③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相互依赖性:它们是相互依存,互以对方作为自己存在的前提.   ④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不可叠加性.作用力和反作用力分别作用在两个不同的物体上,各产生其效果,不可求它们的合力,两力的作用效果不能相互抵消.   2.高二物理必修一知识点总结笔记 篇二   共点力作用下物体的平衡:   ①平衡状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物体的加速度为零   ②平衡条件:合力为零,亦即F合=0或∑Fx=0,∑Fy=0   a、二力平衡:这两个共点力必然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条直线上。   b、三力平衡:这三个共点力必然在同一平面内,且其中任何两个力的合力与第三个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条直线上,即任何两个力的合力必与第三个力平衡   c、若物体在三个以上的共点力作用下处于平衡状态,通常可采用正交分解,必有:   F合x=F1x+F2x+………+Fnx=0   F合y=F1y+F2y+………+Fny=0(按接触面分解或按运动方向分解)   3.高二物理必修一知识点总结笔记 篇三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图象   1.s-t图象是描述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物体的位移随时间的变化关系的曲线。(不反映物体运动的轨迹)   2.物理中,斜率k≠tanα(2坐标轴单位、物理意义不同)   3.图象中两图线的交点表示两物体在这一时刻相遇。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图象   1.v-t图象是描述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岁时间变化关系的图线。(不反映物体运动轨迹)   2.图象与时间轴的面积表示物体运动的位移,在t轴上方位移为正,下方为负,整个过程中位移为各段位移之和,即各面积的代数和.   记录自由落体运动轨迹   1.物体仅在中立的作用下,从静止开始下落的运动,叫做自由落体运动(理想化模型)。在空气中影响物体下落快慢的因素是下落过程中空气阻力的影响,与物体重量无关。   2.伽利略的科学方法:观察→提出假设→运用逻辑得出结论→通过实验对推论进行检验→对假说进行修正和推广。   4.高二物理必修一知识点总结笔记 篇四   物体运动的速度   物体通过的路程与所用的时间之比叫做速度。   平均速度   物体运动的平均速度v是物体的位移s与发生这段位移所用时间t的比值。其方向与物体的位移方向相同。单位是m/s。v=s/t   瞬时速度(与位置时刻相对应)   瞬时速度是物体在某时刻前后无穷短时间内的平均速度。其方向是物体在运动轨迹上过该点的切线方向。瞬时速率(简称速率)即瞬时速度的大小。   加速度   1.物体的加速度等于物体速度变化(vt—v0)与完成这一变化所用时间的比值   a=(vt—v0)/t   2.a不由△v、t决定,而是由F、m决定。   3.变化量=末态量值—初态量值……表示变化的大小或多少   4.变化率=变化量/时间……表示变化快慢   5.如果物体沿直线运动且其速度均匀变化,该物体的运动就是匀变速直线运动(加速度不随时间改变)。   6.速度是状态量,加速度是性质量,速度改变量(速度改变大小程度)是过程量。   5.高二物理必修一知识点总结笔记 篇五   超重和失重   (1)超重:物体有向上的加速度称物体处于超重。处于超重的物体对支持面的压力F(或对悬挂物的拉力)大于物体的重力mg,即F=mg+ma。   (2)失重:物体有向下的加速度称物体处于失重。处于失重的物体对支持面的压力F(或对悬挂物的拉力)小于物体的重力mg,即F=mg-ma,当a=g时F=0,物体处于完全失重。   (3)对超重和失重的理解应当注意的问题   ①不管物体处于失重状态还是超重状态,物体本身的重力并没有改变,只是物体对支持物的压力(或对悬挂物的拉力)不等于物体本身的重力。   ②超重或失重现象与物体的速度无关,只决定于加速度的方向。“加速上升”和“减速下降”都是超重;“加速下降”和“减速上升”都是失重。   ③在完全失重的状态下,平常一切由重力产生的物理现象都会完全消失,如单摆停摆、天平失效、浸在水中的物体不再受浮力、液体柱不再产生压强等。  【导语】物理学并不研究自然界现象的机制,我们只能在某些现象中感受自然界的规则,并试图以这些规则来解释自然界所发生任何的事情。物理的知识点有哪些呢?©无忧考网为各位同学整理了《高二物理重点知识点必修一》,希望对你的学习有所帮助!   1.高二物理重点知识点必修一 篇一   一、电流:电荷的定向移动行成电流。   1、产生电流的条件:   (1)自由电荷;   (2)电场;   2、电流是标量,但有方向:我们规定:正电荷定向移动的方向是电流的方向;   注:在电源外部,电流从电源的正极流向负极;在电源的内部,电流从负极流向正极;   3、电流的大小:通过导体横截面的电荷量Q跟通过这些电量所用时间t的比值叫电流I表示;   (1)数学表达式:I=Q/t;   (2)电流的国际单位:安培A   (3)常用单位:毫安mA、微安uA;(4)1A=103mA=106uA   二、欧姆定律:导体中的电流跟导体两端的电压U成正比,跟导体的电阻R成反比;   1、定义式:I=U/R;   2、推论:R=U/I;   3、电阻的国际单位时欧姆,用Ω表示;   1kΩ=103Ω,1MΩ=106Ω;   4、伏安特性曲线:   三、闭合电路:由电源、导线、用电器、电键组成;   1、电动势:电源的电动势等于电源没接入电路时两极间的电压;用E表示;   2、外电路:电源外部的电路叫外电路;外电路的电阻叫外电阻;用R表示;其两端电压叫外电压;3、内电路:电源内部的电路叫内电阻,内点路的电阻叫内电阻;用r表示;其两端电压叫内电压;如:发电机的线圈、干电池内的溶液是内电路,其电阻是内电阻;   4、电源的电动势等于内、外电压之和;E=U内+U外;U外=RI;E=(R+r)I   四、闭合电路的欧姆定律:闭合电路里的电流跟电源的电动势成正比,跟内、外电路的电阻之和成反比;   1、数学表达式:I=E/(R+r)   2、当外电路断开时,外电阻无穷大,电源电动势等于路端电压;就是电源电动势的定义;   3、当外电阻为零(短路)时,因内阻很小,电流很大,会烧坏电路;   五、半导体:导电能力在导体和绝缘体之间;半导体的电阻随温升越高而减小;   六、导体的电阻随温度的升高而升高,当温度降低到某一值时电阻消失,成为超导。   2.高二物理重点知识点必修一 篇二   匀变速直线运动   1.平均速度V平=S/t(定义式)   2.有用推论Vt2–V02=2as   3.中间时刻速度Vt/2=V平=(Vt+Vo)/2   4.末速度V=Vo+at   5.中间位置速度Vs/2=[(V_o2+V_t2)/2]1/2   6.位移S=V平t=Vot+at2/2=Vt/2t   7.加速度a=(V_t-V_o)/t以V_o为正方向,a与V_o同向(加速)a>0;反向则a<0   8.实验用推论ΔS=aT2ΔS为相邻连续相等时间(T)内位移之差   9.主要物理量及单位:初速(V_o):m/s加速度(a):m/s2末速度(Vt):m/s   时间(t):秒(s)位移(S):米(m)路程:米   速度单位换算:1m/s=3.6Km/h   3.高二物理重点知识点必修一 篇三   共点力作用下物体的平衡   1、共点力作用下物体的平衡状态   (1)一个物体如果保持静止或者做匀速直线运动,我们就说这个物体处于平衡状态   (2)物体保持静止状态或做匀速直线运动时,其速度(包括大小和方向)不变,其加速度为零,这是共点力作用下物体处于平衡状态的运动学特征。   2、共点力作用下物体的平衡条件   共点力作用下物体的平衡条件是合力为零,亦即F合=0   (1)二力平衡:这两个共点力必然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条直线上。   (2)三力平衡:这三个共点力必然在同一平面内,且其中任何两个力的合力与第三个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条直线上,即任何两个力的合力必与第三个力平衡。   (3)若物体在三个以上的共点力作用下处于平衡状态,通常可采用正交分解,必有:   F合x=F1x+F2x+………+Fnx=0   F合y=F1y+F2y+………+Fny=0(按接触面分解或按运动方向分解)   4.高二物理重点知识点必修一 篇四   力   1、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   ⑴力不能脱离物体而独立存在。   ⑵物体间的作用是相互的。   2、力的三要素: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   3、力作用于物体产生的两个作用效果。使受力物体发生形变或使受力物体的运动状态发生改变。   4、力的分类:   ⑴按照力的性质命名:重力、弹力、摩擦力等。   ⑵按照力的作用效果命名:拉力、推力、压力、支持力、动力、阻力、浮力、向心力等。   5.高二物理重点知识点必修一 篇五   匀速直线运动   (1)定义:物体在一条直线上运动,如果在相等的时间内位移相等,这种运动叫做匀速直线运动。   根据匀速直线运动的特点,质点在相等时间内通过的位移相等,质点在相等时间内通过的路程相等,质点的运动方向相同,质点在相等时间内的位移大小和路程相等。   (2)匀速直线运动的x—t图象和v—t图象   位移图象(x—t图象)就是以纵轴表示位移,以横轴表示时间而作出的反映物体   运动规律的数学图象,匀速直线运动的位移图线是通过坐标原点的一条直线。   匀速直线运动的v—t图象是一条平行于横轴(时间轴)的直线。   由图可以得到速度的大小和方向,如v1=20m/s,v2=—10m/s,表明一个质点沿正方向以20m/s的速度运动,另一个反方向以10m/s速度运动。
高二物理重点知识点必修一的介绍就聊到这里吧,感谢你花时间阅读本站内容,更多关于高二物理重点知识点必修一高二物理重点知识点必修一的信息别忘了在本站进行查找喔。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作者:谁是谁的谁,转载或复制请以超链接形式并注明出处

原文地址:http://www.schinda.com.cn/post/1112.html发布于:2025-1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