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给各位分享高二化学选择性必修二重点知识点的知识,其中也会对高二化学选择性必修二重点知识点进行解释,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关注本站,现在开始吧!

本文导读目录:

1、高二化学选择性必修二重点知识点

2、高二年级化学选择性必修二知识点归纳

3、高中化学选择性必修2《物质结构与性质》重要知识总结汇总

  【导语】化学的知识点都是基于实验上面的。掌握好这知识点,学起化学来就不会那么费力。©无忧考网为各位同学整理了《高二化学选择性必修二重点知识点》,希望对你的学习有所帮助!   1.高二化学选择性必修二重点知识点 篇一   化学平衡状态的特征:逆、动、等、定、变。   ①逆:化学平衡研究的对象是可逆反应。   ②动:动态平衡,达到平衡状态时,正逆反应仍在不断进行。   ③等:达到平衡状态时,正方应速率和逆反应速率相等,但不等于0。即v正=v逆≠0。   ④定:达到平衡状态时,各组分的浓度保持不变,各组成成分的含量保持一定。   ⑤变:当条件变化时,原平衡被破坏,在新的条件下会重新建立新的平衡。   判断化学平衡状态的标志:   ①VA(正方向)=VA(逆方向)或nA(消耗)=nA(生成)(不同方向同一物质比较)   ②各组分浓度保持不变或百分含量不变   ③借助颜色不变判断(有一种物质是有颜色的)   ④总物质的量或总体积或总压强或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不变(前提:反应前后气体的总物质的量不相等的反应适用,即如对于反应xA+B可逆号zC,x+≠z)   2.高二化学选择性必修二重点知识点 篇二   原电池正负极的判断   ①依据原电池两极的材料:   较不活泼金属或可导电非金属(石墨)、氧化物(MnO2)等作正极;   较活泼的金属作负极(、Ca、Na太活泼,不能作电极)。   ②根据原电池中的反应类型:   负极:失电子,发生氧化反应,现象通常是电极本身消耗,质量减小。   正极:得电子,发生还原反应,现象是常伴随金属的析出或H2的放出。   ③根据内电路离子的迁移方向:阳离子流向原电池正极,阴离子流向原电池负极。   ④根据电流方向或电子流向:(外电路)的电流由正极流向负极;电子则由负极经外电路流向原电池的正极。   3.高二化学选择性必修二重点知识点 篇三   海水资源的开发利用   1、海水的组成:含八十多种元素。   其中,H、O、Cl、Na、K、Mg、Ca、S、C、F、B、Br、Sr等总量占99%以上,其余为微量元素;特点是总储量大而浓度小,以无机物或有机物的形式溶解或悬浮在海水中。   总矿物储量约5亿亿吨,有“液体矿山”之称。堆积在陆地上可使地面平均上升153米。   如:金元素的总储量约为5×107吨,而浓度仅为4×10-6g/吨。   另有金属结核约3万亿吨,海底石油1350亿吨,天然气140万亿米3。   2、海水资源的利用:   (1)海水淡化:   ①蒸馏法;   ②电渗析法;   ③离子交换法;   ④反渗透法等。   (2)海水制盐:利用浓缩、沉淀、过滤、结晶、重结晶等分离方法制备得到各种盐。   4.高二化学选择性必修二重点知识点 篇四   反应焓变的计算   (1)盖斯定律   对于一个化学反应,无论是一步完成,还是分几步完成,其反应焓变一样,这一规律称为盖斯定律。   (2)利用盖斯定律进行反应焓变的计算。   常见题型是给出几个热化学方程式,合并出题目所求的热化学方程式,根据盖斯定律可知,该方程式的ΔH为上述各热化学方程式的ΔH的代数和。   (3)根据标准摩尔生成焓,ΔfHmθ计算反应焓变ΔH。   对任意反应:aA+bB=cC+dD   ΔH=[cΔfHmθ(C)+dΔfHmθ(D)]-[aΔfHmθ(A)+bΔfHmθ(B)]   5.高二化学选择性必修二重点知识点 篇五   纯碱、苏打、天然碱、口碱:Na2CO3   小苏打:NaHCO3大苏打:Na2S2O3石膏(生石膏):CaSO4.2H2O   熟石膏:2CaSO4.H2O   莹石:CaF2重晶石:BaSO4(无毒)碳铵:NH4HCO3   石灰石、大理石:CaCO3   生石灰:CaO   熟石灰、消石灰:Ca(OH)2食盐:NaCl   芒硝:Na2SO4·7H2O(缓泻剂)   烧碱、火碱、苛性钠:NaOH绿矾:FaSO4·7H2O   干冰:CO2明矾:KAl(SO4)2·12H2O漂白粉:Ca(ClO)2、CaCl2(混和物)泻盐:MgSO4·7H2O胆矾、蓝矾:CuSO4·5H2O   双氧水:H2O2皓矾:ZnSO4·7H2O硅石、石英:SiO2刚玉:Al2O3水玻璃、泡花碱、矿物胶:Na2SiO3   铁红、铁矿:Fe2O3磁铁矿:Fe3O4黄铁矿、硫铁矿:FeS2铜绿、孔雀石:Cu2(OH)2CO3菱铁矿:FeCO3   赤铜矿:Cu2O波尔多液:Ca(OH)2和CuSO4石硫合剂:Ca(OH)2和S玻璃的主要成分:Na2SiO3、CaSiO3、SiO2过磷酸钙(主要成分):Ca(H2PO4)2和CaSO4   重过磷酸钙(主要成分):Ca(H2PO4)2天然气、沼气、坑气(主要成分):CH4水煤气:CO和H2硫酸亚铁铵(淡蓝绿色):Fe(NH4)2(SO4)2溶于水后呈淡绿色   光化学烟雾:NO2在光照下产生的一种有毒气体   6.高二化学选择性必修二重点知识点 篇六   1、乙烯燃烧   CH2=CH2+3O2→2CO2+2H2O(条件为点燃)   2、乙烯和溴水   CH2=CH2+Br2→CH2Br-CH2Br   3、乙烯和水   CH2=CH2+H20→CH3CH2OH(条件为催化剂)   4、乙烯和氯化氢   CH2=CH2+HCl→CH3-CH2Cl   5、乙烯和氢气   CH2=CH2+H2→CH3-CH3(条件为催化剂)   6、乙烯聚合   nCH2=CH2→-[-CH2-CH2-]n-(条件为催化剂)   7、氯乙烯聚合   nCH2=CHCl→-[-CH2-CHCl-]n-(条件为催化剂)   8、实验室制乙烯   CH3CH2OH→CH2=CH2↑+H2O(条件为加热,浓H2SO4)   9、乙炔燃烧   C2H2+3O2→2CO2+H2O(条件为点燃)   10、乙炔和溴水   C2H2+2Br2→C2H2Br4  【导语】高二的化学其实不难学,对重要知识点的掌握要用对的方法,多对知识点归纳,学好化学就不难了。©无忧考网为各位同学整理了《高二年级化学选择性必修二知识点归纳》,希望对你的学习有所帮助!   1.高二年级化学选择性必修二知识点归纳 篇一   1、2P+3Cl22PCl3(Cl2不足);2P+5Cl22PCl5(Cl2充足)   2、2H2S+3O22H2O+2SO2(O2充足);2H2S+O22H2O+2S(O2不充足)   3、4Na+O22Na2O2Na+O2Na2O2   4、Ca(OH)2+CO2CaCO3↓+H2O;Ca(OH)2+2CO2(过量)==Ca(HCO3)2   5、C+O2CO2(O2充足);2C+O22CO(O2不充足)   6、8HNO3(稀)+3Cu==2NO↑+2Cu(NO3)2+4H2O4HNO3(浓)+Cu==2NO2↑+Cu(NO3)2+2H2O   7、AlCl3+3NaOH==Al(OH)3↓+3NaCl;AlCl3+4NaOH(过量)==NaAlO2+2H2O   8、NaAlO2+4HCl(过量)==NaCl+2H2O+AlCl3NaAlO2+HCl+H2O==NaCl+Al(OH)3↓   9、Fe+6HNO3(热、浓)==Fe(NO3)3+3NO2↑+3H2OFe+HNO3(冷、浓)→(钝化)   10、Fe+6HNO3(热、浓)Fe(NO3)3+3NO2↑+3H2O   Fe+4HNO3(热、浓)Fe(NO3)2+2NO2↑+2H2O   11、Fe+4HNO3(稀)Fe(NO3)3+NO↑+2H2O3Fe+8HNO3(稀)3Fe(NO3)3+2NO↑+4H2O   12、C2H5Cl+NaOHh2oC2H5OH+NaClC2H5Cl+NaOHCH2=醇CH2↑+NaCl+H2O   13、6FeBr2+3Cl2(不足)==4FeBr3+2FeCl32FeBr2+3Cl2(过量)==2Br2+2FeCl3   2.高二年级化学选择性必修二知识点归纳 篇二   原电池原理   (1)概念:把化学能直接转化为电能的装置叫做原电池。   (2)原电池的工作原理:通过氧化还原反应(有电子的转移)把化学能转变为电能。   (3)构成原电池的条件:   1)有活泼性不同的两个电极;   2)电解质溶液   3)闭合回路   4)自发的氧化还原反应   (4)电极名称及发生的反应:   负极:较活泼的金属作负极,负极发生氧化反应,   电极反应式:较活泼金属-ne-=金属阳离子   负极现象:负极溶解,负极质量减少。   正极:较不活泼的金属或石墨作正极,正极发生还原反应,   电极反应式:溶液中阳离子+ne-=单质   正极的现象:一般有气体放出或正极质量增加。   (5)原电池正负极的判断方法:   ①依据原电池两极的材料:   较活泼的金属作负极(K、Ca、Na太活泼,不能作电极);   较不活泼金属或可导电非金属(石墨)、氧化物(MnO2)等作正极。   ②根据电流方向或电子流向:(外电路)的.电流由正极流向负极;电子则由负极经外电路流向原电池的正极。   ③根据内电路离子的迁移方向:阳离子流向原电池正极,阴离子流向原电池负极。   ④根据原电池中的反应类型:   负极:失电子,发生氧化反应,现象通常是电极本身消耗,质量减小。   正极:得电子,发生还原反应,现象是常伴随金属的析出或H2的放出。   (6)原电池电极反应的书写方法:   (i)原电池反应所依托的化学反应原理是氧化还原反应,负极反应是氧化反应,正极反应是还原反应。因此书写电极反应的方法归纳如下:   ①写出总反应方程式。   ②把总反应根据电子得失情况,分成氧化反应、还原反应。   ③氧化反应在负极发生,还原反应在正极发生,反应物和生成物对号入座,注意酸碱介质和水等参与反应。   (ii)原电池的总反应式一般把正极和负极反应式相加而得。   (7)原电池的应用:   ①加快化学反应速率,如粗锌制氢气速率比纯锌制氢气快。   ②比较金属活动性强弱。   ③设计原电池。   ④金属的防腐。   3.高二年级化学选择性必修二知识点归纳 篇三   1、乙烯燃烧   CH2=CH2+3O2→2CO2+2H2O(条件为点燃)   2、乙烯和溴水   CH2=CH2+Br2→CH2Br-CH2Br   3、乙烯和水   CH2=CH2+H20→CH3CH2OH(条件为催化剂)   4、乙烯和氯化氢   CH2=CH2+HCl→CH3-CH2Cl   5、乙烯和氢气   CH2=CH2+H2→CH3-CH3(条件为催化剂)   6、乙烯聚合   nCH2=CH2→-[-CH2-CH2-]n-(条件为催化剂)   7、氯乙烯聚合   nCH2=CHCl→-[-CH2-CHCl-]n-(条件为催化剂)   8、实验室制乙烯   CH3CH2OH→CH2=CH2↑+H2O(条件为加热,浓H2SO4)   9、乙炔燃烧   C2H2+3O2→2CO2+H2O(条件为点燃)   10、乙炔和溴水   C2H2+2Br2→C2H2Br4   4.高二年级化学选择性必修二知识点归纳 篇四   化学能与热能   (1)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的主要原因:化学键的断裂和形成   (2)化学反应吸收能量或放出能量的决定因素:反应物和生成物的总能量的相对大小   a.吸热反应:反应物的总能量小于生成物的总能量   b.放热反应:反应物的总能量大于生成物的总能量   (3)化学反应的一大特征:化学反应的过程中总是伴随着能量变化,通常表现为热量变化   5.高二年级化学选择性必修二知识点归纳 篇五   1、油脂不是高分子化合物。   2、聚丙烯中没有碳碳双键,不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   3、由乙酸和乙醇制乙酸乙酯;由苯甲酸乙酯水解制苯甲酸和乙醇;都是取代反应。   4、分子式为C6H12,主链碳原子数为4个的烯烃共有4种,不要忘记2–乙基–1–丁烯以及3,3–二XX–1–丁烯。   5、与氢氧化钠和二氧化碳反应,苯甲酸→苯甲酸钠,苯酚→苯酚钠→苯酚,苯酚与苯甲酸钠溶液分层,可以分液法分离。   6、维勒第一个以无机物为原料合成有机物尿素,凯库勒最早提出苯的环状结构理论。   7、取少量卤代烃与氢氧化钠溶液加热煮沸片刻,冷却后先加入稀XX酸化后,再加入XX银溶液,生成黄色沉淀,可知卤代烃中含有碘元素。   8、只用碳酸氢钠溶液能鉴别乙酸、乙醇、苯和四氯化碳四种液态物质,乙酸与碳酸氢钠反应产生气泡,乙醇溶解,苯的密度小于水,四氯化碳的密度大于水。   9、从戊烷的三种同分异构体出发,戊基有8种,丁基有四种,戊烯有五种。   10、检验淀粉水解产物,可在水解所得溶液中加入先加入氢氧化钠溶液中和,再加新制的银氨溶液后水浴加热。   11、符合要求的扁桃酸C6H5CH(OH)COOH同分异构体,从苯环的取代类别分析,一类是含有HCOO–、HO–和–CH3的三取代苯,共有10个异构体;另一类是含有–OH和HCOOCH2–的二取代苯,有三种。一共有13种   12、少量SO2通入苯酚钠溶液中的离子反应:2C6H5O-+SO2+H2O=2C6H5OH+SO32-   13、酒精溶液中的氢原子来自于酒精和水。   14、一分子β-月桂烯与两分子溴发生加成反应的产物(只考虑位置异构)理论最多有4种,容易遗忘掉1,4–加成产物。   15、CH2=CHCH3的名称是丙烯,CH3CH2CH2OH叫做1–丙醇,CH3CH2CH(CH3)OH叫做2—丁醇,CH3CHClCH3叫做2-氯丙烷   16、(CH3)2CClCOOH+2NaOHCH2=C(CH3)COONa+NaCl+2H2O   17、由乙烯制备乙酸,既可以通过乙烯→乙醇→乙醛→乙酸的路线,也可以通过乙烯→乙醛→乙酸,或由乙烯直接氧化成乙酸。工业上具体采用哪一条路线,取决于原料、设备、环保、投资、成本等因素。   18、日常生活中使用的电器开关外壳、灯头等都是用电木塑料制成的。电木塑料的主要成分是酚醛树脂,由苯酚和甲醛在一定条件下通过缩聚反应得到。   19、要了解一点化学史知识。   20、了解减压分馏的原理和在什么情况下使用。   21、乙醇、乙二醇和丙三醇(俗称甘油)都属于饱和醇类,官能团种类相同、个数不等,分子组成上不是相差若干个CH2,它们不是同系物。   22、当氨基酸在水溶液中主要以XX离子形态存在时,溶解度最小,可结晶析出晶体。   6.高二年级化学选择性必修二知识点归纳 篇六   单质与氧气的反应:   1.镁在空气中燃烧:2Mg+O2点燃2MgO   2.铁在氧气中燃烧:3Fe+2O2点燃Fe3O4   3.铜在空气中受热:2Cu+O2加热2CuO   4.铝在空气中燃烧:4Al+3O2点燃2Al2O3   5.氢气中空气中燃烧:2H2+O2点燃2H2O   6.红磷在空气中燃烧:4P+5O2点燃2P2O5   7.硫粉在空气中燃烧:S+O2点燃SO2   8.碳在氧气中充分燃烧:C+O2点燃CO2   9.碳在氧气中不充分燃烧:2C+O2点燃2CO  原子核外电子排布原理   1.能层、能级与原子轨道   (1)能层(n):在多电子原子中,核外电子的能量是不同的,按照电子的能量差异将其分成不同能层。通常用K、L、M、N……表示,能量依次升高。   (2)能级:同一能层里电子的能量也可能不同,又将其分成不同的能级,通常用s、p、d、f等表示,同一能层里,各能级的能量按s、p、d、f的顺序依次升高,即:E(s)离子晶体>分子晶体   金属晶体的熔、沸点差别很大,如钨、铂等熔、沸点很高,如汞、镓、铯等熔、沸点很低,金属晶体一般不参与比较。   (2)原子晶体   由共价键形成的原子晶体中,原子半径小的键长短,键能大,晶体的熔、沸点高。如熔点:金刚石>石英>碳化硅>硅。   (3)离子晶体   一般地说,阴、阳离子所带电荷数越多,离子半径越小,则离子间的作用就越强,其离子晶体的熔、沸点就越高,如熔点:MgO>MgCl2>NaCl>CsCl。   (4)分子晶体   ①分子间作用力越大,物质的熔、沸点越高;具有氢键的分子晶体,熔、沸点反常的高。如H2O>H2Te>H2Se>H2S。   ②组成和结构相似的分子晶体,相对分子质量越大,熔、沸点越高,如F2N2,CH3OH>CH3CH3。   ④同分异构体,支链越多,熔、沸点越低。   突破五类晶体模型   1.原子晶体(金刚石和二氧化硅)   (1)金刚石晶体中,每个C与另外4个C形成共价键,C—C键之间的夹角是109°28′,最小的环是六元环。含有1 mol C的金刚石中,形成的共价键有2 mol。   (2)SiO2晶体中,每个Si原子与4个O成键,每个O原子与2个硅原子成键,最小的环是十二元环,在“硅氧”四面体中,处于中心的是Si原子,1 mol SiO2中含有4 mol Si—O键。   2.分子晶体   (1)干冰晶体中,每个CO2分子周围等距且紧邻的CO2分子有12个。   (2)冰的结构模型中,每个水分子与相邻的4个水分子以氢键相连接,含1 mol H2O的冰中,最多可形成2 mol“氢键”。   3.离子晶体   (1)NaCl型:在晶体中,每个Na+同时吸引6个Cl-,每个Cl-同时吸引6个Na+,配位数为6。每个晶胞含4个Na+和4个Cl-。   (2)CsCl型:在晶体中,每个Cl-吸引8个Cs+,每个Cs+吸引8个Cl-,配位数为8。   4.石墨晶体   石墨层状晶体中,层与层之间的作用是分子间作用力,平均每个正六边形拥有的碳原子个数是2,C原子采取的杂化方式是sp2。   5.常见金属晶体的原子堆积模型   晶体结构的相关计算
高二化学选择性必修二重点知识点的介绍就聊到这里吧,感谢你花时间阅读本站内容,更多关于高二化学选择性必修二重点知识点高二化学选择性必修二重点知识点的信息别忘了在本站进行查找喔。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作者:谁是谁的谁,转载或复制请以超链接形式并注明出处

原文地址:http://www.schinda.com.cn/post/2595.html发布于:2025-1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