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给各位分享高考成绩公布时间预计6月25日!今年高招还有这些变化的知识,其中也会对高考成绩公布时间预计6月25日!今年高招还有这些变化进行解释,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关注本站,现在开始吧!

本文导读目录:

1、提醒!福建成人高考招生9月13日开始网上报名

2、高考成绩公布时间预计6月25日!今年高招还有这些变化

3、福建省2023年普通高考报名10月18日开始

  2022年福建省成人高校考试招生工作将于9月13日开始。网上信息输入时间为9月13日9:00-9月17日18:00;考生可登陆福建省教育考试院网站()-“数字服务大厅”-“成考成招”-“网上报名系统”进行信息填报。   以下几种情况的考生,需要到现场进行确认:   (1)非大陆居民身份证报考的考生;   (2)免试生及符合成人高考加分条件(除25周岁以上考生)的考生;   (3)学信网学历认证未通过,无大专学历信息的专升本考生;   (4)报考高起专的未满18周岁的考生;   (5)网上确认未通过的,需转现场确认的考生。   2022年福建省成人高校考试招生工作时间安排表   2022年全国成人高校招生统一考试时间表   (一)高中起点专科考试时间表   (二)专科起点升本科考试时间表   注:2022年成人高考依据教育部教育考试院(原教育部考试中心) 制定的《全国各类成人高等学校招生复习考试大纲(2020 年版)》命题。  随着高考结束,高考阅卷工作陆续启动,目前学生最关注的就是什么时候公布成绩,记者根据往年经验,我省高考成绩预计在6月25日左右公布,届时考生们可登录福建省教育考试院官网查询成绩,高考成绩公布之后,省招委会将召开全体会议,研究确定今年高招各科类各批次的录取控制分数线。   2021年,福建省首次新高考,相应的高考时间也比往年增加一天。记者查询,同时进行新高考的几个省份(湖南、湖北、山东、广东)也在6月25日或者26日左右向社会公布高考成绩和录取分数线。   多个省份公布高考成绩时间——   内蒙古   拟于6月23日向社会公布   高考成绩、划定录取最低控制分数线   江西   高考成绩将于6月23日公布   安徽   6月23日将召开招委会   公布考生成绩   和各批次最低录取控制分数线。   宁夏   预计6月23日公布   各批次录取控制分数线和考生成绩   湖南   将于6月25日左右公布   高考录取控制分数线和考生成绩   海南   高考查分时间预计为6月25日   河南   将于6月25日零时起通知考生查询成绩   广西   预计6月23日公布录取最低控制分数线   山西   高考成绩及本科录取   最低控制分数线   (不含二C类)   将于6月24日公布   广东   6月26日前发布成绩   预计6月27日-7月2日   进行考生填报志愿   甘肃   6月23日提请省招委会审定后   公布今年高考成绩和各批次控制分数线   此外,今年我省还有这些变化——   ✔2021年招生计划编制有变化   2021年,我省普通高校招生类别分为普通类(含物理科目组普通类、历史科目组普通类,下同)、艺术类(含物理科目组艺术类、历史科目组艺术类,下同)、体育类(含物理科目组体育类、历史科目组体育类,下同),各类招生计划按照物理科目组合、历史科目组合两类分列编制。   高校根据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和对人才需求的分析、预测,结合学校办学条件、毕业生就业情况和生源情况,按教育部和我省有关计划编制原则和要求编制招生来源计划。可不编制分省计划的特殊类型招生,按国家有关规定执行。   ✔普通类本科批志愿设置和填报有变化   从2021年起,我省普通类本科批设常规志愿和2次征求志愿,其中,常规志愿设置40个平行且有顺序排列的院校专业组志愿,每次征求志愿均设置20个平行且有顺序排列的院校专业组志愿。常规志愿和征求志愿均实行院校专业组平行志愿投档的录取模式。   ✔艺术类本科批志愿设置和填报有变化   从2021年起,我省艺术类本科批分为省考阶段和校考阶段依次进行录取。其中,(1)省考阶段为使用我省艺术类专业省级统考成绩录取并执行我省统一投档原则的院校专业;设常规志愿和2次征求志愿,常规志愿设置40个平行且有顺序排列的专业志愿,每次征求志愿均设置20个平行且有顺序排列的专业志愿;常规志愿和征求志愿均按考生艺术类综合分实行专业平行志愿投档的录取模式。(2)校考阶段为使用校考成绩录取的院校,设常规志愿和1次征求志愿,常规志愿和征求志愿均设置1个院校专业组志愿,实行符合投档条件考生全部投档的录取模式。   ✔体育类本科批志愿设置和填报   从2021年起,我省体育类本科批设常规志愿和2次征求志愿,常规志愿和每次征求志愿均设置20个平行且有顺序排列的院校专业组志愿,按考生体育类综合分实行院校专业组平行志愿投档的录取模式。   ✔普通类本科“院校专业组”的志愿模式   “院校专业组”指的是某一高校对考生选考科目要求相同的专业的组合。一所院校可设置一个或多个“院校专业组”,每个“院校专业组”内可包含数量不等的专业。同一“院校专业组”内各专业对考生的选考科目要求相同。   例如,“A大学专业组1”选考科目要求为首选科目物理、再选科目不限,包括通信工程等若干专业;“A大学专业组2”选考科目要求为首选科目物理、再选科目化学或生物,包括临床医学等若干专业。如考生拟报考A大学通信工程和临床医学2个专业,应符合以上2个专业的选考科目要求,填报“A大学专业组1”和“A大学专业组2”两个院校专业组志愿,并分别在两个院校专业组中填报通信工程、临床医学专业志愿。   从2021年起,我省普通类本科批以“院校专业组”为志愿填报单位,1个院校专业组即为1个独立的志愿(内设6个专业志愿和是否服从专业调剂选项,考生只能在同一院校专业组内进行调剂),按“院校专业组+专业”的方式进行志愿填报。考生填报志愿时,其选择性考试科目须符合拟填报院校专业组的选考科目要求。   ✔志愿填报时,考生选考科目应对应高校专业选考科目范围要求   高校依据教育部有关文件要求,提出本校招生专业的选考科目要求,考生应对应高校招生专业的选考科目要求,精准报考。   一是要符合首选科目要求。物理科目组合下的专业组,只有首选科目为物理的考生才能填报;历史科目组合下的专业组,只有首选科目为历史的考生才能填报。   二是要符合再选科目要求。   (1)招生专业不提再选科目要求的,符合首选科目要求的考生均可报考。   (2)招生专业提出1门再选科目要求的,考生必须选考该科目方可报考。例如某校某专业组对化学科目提出要求,符合首选科目要求且选考化学的考生才能报考。   (3)招生专业提出2门再选科目要求且均须选考的,考生须同时选考这2门科目方可报考。例如某校某专业组同时对化学和生物科目提出要求,符合首选科目要求且同时选考化学和生物科目的考生才能报考。   (4)招生专业提出2门再选科目要求且只需选考其中1门的,考生选考该2门科目中的任意1门即可报考。例如某校某专业组要求考生选考化学或生物科目,符合首选科目要求且只要选考科目中有化学或生物科目的考生即可报考。   ✔2021年投档模式有变化   院校专业组平行志愿投档是以院校专业组为投档单位,按考生投档分从高分到低分排序,依次检索考生所填院校专业组志愿,符合投档条件的即向该院校专业组投档,如没有符合投档条件的则不能投档。上述过程完成后,无论档案是否投出,均视为该考生已享受了本次平行志愿投档机会。   如果考生档案投档到某院校专业组后,因故被退出,将不再补投到该次考生所填报的其它院校专业组志愿。   ✔2021年录取模式有变化   普通类的录取方式:   2021年,我省普通高校招生依据考生成绩,参考考生综合素质评价,择优录取。按物理科目组合、历史科目组合两类分列编制招生计划、分开划线,按类分批次分开投档录取。   普通类本科提前批第一志愿按梯度志愿投档录取模式,参考志愿和征求志愿实行“院校+专业组”平行志愿投档录取模式;本科批招生实行“院校+专业组”平行志愿投档录取模式;高职(专科)批实行专业平行志愿投档录取模式。   艺术类的录取方式:   艺术类本科提前批实行“院校+专业组”志愿投档录取模式;本科批省考阶段实行专业平行志愿投档录取模式,本科批校考阶段实行“院校+专业组”志愿投档录取模式;高职(专科)批实行专业平行志愿投档录取模式。   体育类的录取方式:   体育类本科批实行“院校+专业组”平行志愿投档录取模式;高职(专科)批实行专业平行志愿投档录取模式。  日前,省高等学校招生委员会、省教育厅印发《关于做好2023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考试报名工作的通知》。申请报名参加2023年我省普通高考的所有人员须于2022年10月18日至23日登录福建省教育考试院网站(www.eeafj.cn)“数字服务大厅-高考高招-高考考生报名系统”,进行网上账号注册、报名和缴费。   报名条件   (一)下列人员可以申请报名   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和法律,符合教育部、省招委会及省教育厅招生考试有关管理规定,高中阶段学校毕业或具有同等学力,身体状况符合相关要求,同时还须符合下列条件之一:   1.具有我省户籍且出生后首次申报户口登记在我省。其中,高中阶段学校应届毕业班学生(以下简称应届毕业生)须具有我省高中阶段学校学籍并实际就读。   2.因父母一方(或法定监护人,下同)属于工作调动、人才引进、库区移民、驻闽部队现役军人(含文职人员),报考人员户籍于普通高考报名前迁入我省。其中,应届毕业生须具有我省高中阶段学校学籍并实际就读。   3.因投靠父母一方,报考人员户籍于普通高考报名前迁入我省,同时被投靠人须具有我省户籍且出生后首次申报户口登记在我省。其中,应届毕业生须具有我省高中阶段学校学籍并实际就读。   被投靠人虽具有我省户籍但出生后首次申报户口登记不在我省的,按第4项规定执行。   4.因其他事由将户籍迁入我省的应届毕业生,其户籍迁入我省须满3年(时间截至2023年7月1日,下同),同时须具有我省高中阶段学校学籍且有3学年连续实际就读经历。   因其他事由将户籍迁入我省,持我省高中阶段学校毕业证书的往届毕业生;持省外高中阶段学校毕业证书的往届毕业生,其户籍迁入我省且高中阶段学校毕业均须满3年; 同等学力人员,其户籍迁入我省须满3年且初中学校毕业(含结业)须满6年。   5.进城务工人员及其他非我省户籍就业人员的随迁子女,具有我省高中阶段学校学籍且有3学年连续实际就读经历。同时,其父母一方须有近三年在我省按国家规定缴交社会保险费或纳税等可证明其在我省从业经历的记录。   6.在我省定居、具有我省高中阶段学校实际就读经历并持公安机关签发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外国人永久居留身份证》的外国侨民。   (二)下列人员不得申请报名   1.具有高等学历教育资格的高校在校生,或已被高校录取并保留入学资格的学生。   2.高中阶段学校非应届毕业的在校生(符合报名少年班条件者和教育部另有规定的其他人员除外)。   3.在高中阶段非应届毕业年份以弄虚作假手段报名并违规参加普通高考(含全国统考,省级统考和高校单独组织的招生考试)的应届毕业生。   4.因违反国家教育考试规定,被给予暂停参加高校招生考试处理且在停考期内的人员。   5.因触犯刑法已被有关部门采取强制措施或正在服刑的人员。其中,未成年人按相关法律规定执行。   6.不符合我省普通高考报名条件的其他人员。   (三)其他事项   1.报名后至2023年7月1日前,将户籍迁出我省或将高中阶段学校学籍转出我省的,视为自行放弃我省普通高考的考试和录取资格。   2.具有我省户籍、但不符合以上第(一)条1至4项条件之一的报考人员,可以申请我省高职院校分类考试招生报名(具体时间另行通知),但只能报考高职(专科)批次。   3.教育部另有文件规定的,按教育部文件要求执行。   报名办法   我省2023年普通高考报名包括“网上报名”和“现场确认”两个阶段。   (一)网上报名   1.申请报名参加2023年我省普通高考的所有人员(包括保送生,“强基计划”,高水平运动队、高水平艺术团招生,运动训练、武术与民族传统体育专业招生,残疾考生单独招生,职教师资班,少年班等,下同)须于2022年10月18日至23日登录福建省教育考试院网站(www.eeafj.cn)“数字服务大厅-高考高招-高考考生报名系统”,进行网上账号注册、报名和缴费,逾期不予网上报名。   2.网上报名时,报考人员应选择相应的报名现场确认点。其中,应届毕业生原则上选择学籍所在县(市、区)的确认点;本省户籍非应届毕业生(含往届毕业生和同等学力人员,下同)原则上选择户籍所在县(市、区)的指定确认点;随迁子女非应届毕业生应选择原高中阶段学校学籍所在县(市、区)的确认点。   3.拟申报我省高校专项计划、地方专项计划的我省户籍人员须在户籍所在县(市、区)报名。拟报考省内面向(含定向)设区市或县(市、区)招生的院校(专业),须具有该设区市或县(市、区)户籍且在该设区市或县(市、区)报名。   4.网上报名时,报考人员应按要求如实填写报名信息,并对所填信息的真实性、准确性负责。同时,应按照《福建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福建省财政厅关于重新制定我省高校招生考试有关收费标准的函》(闽发改服价函〔2021〕402号)规定,通过网络缴交报名考试费240元,报考体育类、艺术类的考生还需缴交专业省级统考费,其中体育类170元/生,艺术类每个专业类别170元/生,网上缴费成功后方可参加现场确认。   (二)现场确认   1.报名确认点由县(市、区)确定。报名确认点应设在县(市、区)教育招生考试机构、普通高中或中等职业学校,不得设在培训机构(学校)等。各县(市、区)应于网上报名开始前,向社会公布本辖区所有报名确认点的名称、受理范围、地址、咨询电话等信息。   2.报考人员本人须于2022年10月24日至29日,持报名所需材料到本人所选择的确认点进行现场确认,逾期不予受理。鼓励县(市、区)教育招生考试机构指定专人到普通高中学校提供现场确认服务。   3.现场确认时,报考人员须提交本人户口簿、有效居民身份证、学籍和实际就读证明等相关报名材料原件和复印件,供现场确认工作人员核对查验。   (1)2023年应届毕业生须提交毕业班学籍花名册(须经学籍主管的教育或人社行政部门审定并加盖学籍专用章)和实际就读证明(须经报考人员所在学校审定、校长签字并加盖学校公章)。   (2)往届毕业生须提交高中阶段学习的学校毕业证书。同等学力人员须提交初中毕业证书等相关证明材料。   (3)需要以父母工作调动、人才引进、驻闽部队现役军人(含文职人员)身份报考的人员,须同时提供父母一方的身份证明材料。库区移民身份由当地教育部门协调库区管理部门核查。   (4)属投靠父母一方的报考人员,须同时提交被投靠人户口簿和身份证。   (5)随迁子女还须同时提交父母一方在闽从业经历证明材料,其中缴交社会保险费或纳税的由教育部门汇总名单后交由当地人社、税务等部门核查。   (6)在我省定居的外国侨民,须同时提交由公安机关签发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外国人永久居留身份证》。   4.各报名确认点要采取有效措施,严格报名资格审查,严把报名确认关。要按照报名条件和要求,逐一核对报考人员的身份信息和相关证明材料。要使用二代居民身份证阅读机,对报考人员基本信息的准确性进行校验。要加强高考报名数据与学籍数据对比,严格审核报考人员学籍及其实际就读情况。要按规定将随迁子女身份信息在考区公示(其中应届毕业班学生还须在其就读的高中阶段学校同步公示),接受社会监督。严禁应届毕业班学生冒用同等学力或往届毕业生身份报名,严禁冒用随迁子女身份报名,严防高中阶段学校非毕业年级、高校在校生违规报考,严禁不符合我省普通高考报名条件的人员报名。   5.报考人员本人应认真阅读报名确认点打印的《2023年福建省普通高等学校招生考试报名表》上的所有信息,核对确认无误后签名,非报考人员本人不得代签。报考人员签名一经确认,所有报名信息不得更改。由于报考人员个人原因,导致信息错误、账号和密码被盗,信息泄露、志愿被冒充填报或修改等后果,责任由考生本人自负。   6.报名工作结束后,各报名确认点应及时将报考人员的报名材料完整归档(一人一档),由县(市、区)教育招生考试机构统一保管备查。   (三)补报名工作   1.补报名工作拟于2023年4月统一进行,具体工作安排由省教育考试院另行通知。   2.补报名对象:(1)报名参加2023年我省高职院校分类考试招生但未被录取且符合2023年我省普通高考报名条件的考生。(2)符合报名条件第(一)条第1项,学籍在2022年10月报名后至2023年补报名前转入我省的应届毕业班学生。(3)符合2023年我省普通高考报名条件但因特殊原因错过报名的其他人员。   报考类别及考试科目   (一)报考类别   2023年我省普通高考科类分为物理科目组普通类、历史科目组普通类、物理科目组艺术类、历史科目组艺术类、物理科目组体育类、历史科目组体育类等6个类别,报考人员报名时只能从中选择1类。   (二)考试科目   1.2023年,我省普通高考科目实行“3+1+2”模式,由统一高考科目和普通高中学业水平选择性考试科目组成。统一高考科目为语文、数学、外语(含英语、俄语、日语、法语、德语、西班牙语等6个语种)3门。其中,外语科目选考英语或日语的考生,拟报考高校外语专业的应参加全省统一组织的外语口试。选择性考试科目由考生在物理、历史2门中选择1门,在思想政治、地理、化学、生物学4门中选择2门。   2.艺术类、体育类考生须参加专业省级统考,具体时间安排由省教育考试院另行通知。2023年艺术类专业省级统考分为音乐类、美术类、舞蹈类、播音与主持类、编导类、表演类(含影视表演、服装表演专业方向)、书法类等7个类别。艺术类的考生如需参加招生院校组织的艺术类专业校考,须先取得相应类别、相应层次的艺术类专业省级统考合格证。   3.拟报考“强基计划”,高水平运动队,高水平艺术团,运动训练、武术与民族传统体育专业以及实行综合评价录取模式院校和试点高校等的考生,还须按照教育部、省招委会、省教育厅和有关高校的规定,参加相应的文化和专业考试。   思想政治品德考核   (一)思想政治品德考核主要是考核考生本人的现实表现。考生所在学校或单位(无工作单位的考生由所属的乡镇、街道办事处鉴定)应对考生的政治态度、思想品德作出全面鉴定,并对其真实性负责。考核材料由县(市、区)教育招生考试机构归入考生的报考资料。   (二)对受过刑事处罚、治安管理处罚或其他违法违纪处理的考生,负责考核的学校或单位要向考生报名所在地的教育招生考试机构及时提供其所犯错误的事实、处理意见和本人对错误的认识及改正错误的现实表现等翔实材料,并对其真实性负责。   (三)考生有下列情形之一且未能提供对错误的认识及改正错误的现实表现等证明材料的,应认定为思想政治品德考核不合格:   1.有反对宪法所确定的基本原则的言行或参加邪教组织,情节严重的;   2.触犯刑法、治安管理处罚法,受到刑事处罚或治安管理处罚且情节严重、性质恶劣的。   身体健康状况检查   所有考生均须参加身体健康状况检查,身体健康状况检查信息将作为考生电子档案的组成部分。具体工作安排另行通知。考生若未按要求参加体检,由此产生的后果由考生本人负责。
高考成绩公布时间预计6月25日!今年高招还有这些变化的介绍就聊到这里吧,感谢你花时间阅读本站内容,更多关于高考成绩公布时间预计6月25日!今年高招还有这些变化高考成绩公布时间预计6月25日!今年高招还有这些变化的信息别忘了在本站进行查找喔。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作者:谁是谁的谁,转载或复制请以超链接形式并注明出处

原文地址:http://www.schinda.com.cn/post/1975.html发布于:2025-1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