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给各位分享高一必修二生物知识点归纳笔记的知识,其中也会对(2)伴X染色体显性遗传的特点:女性患者多于男性患者进行解释,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关注本站,现在开始吧!
高一必修二生物知识点归纳笔记的介绍就聊到这里吧,感谢你花时间阅读本站内容,更多关于(2)伴X染色体显性遗传的特点:女性患者多于男性患者、高一必修二生物知识点归纳笔记的信息别忘了在本站进行查找喔。
本文导读目录:
【导语】高一生物需要掌握好每一个重要的知识点,对你的生物考试是有利的。©无忧考网为各位同学整理了《高一生物必修二知识点归纳总结》,希望对你的学习有所帮助! 1.高一生物必修二知识点归纳总结 篇一 1、种群密度调查有什么必要性? 农林害虫的监测和预报、渔业捕捞强度的确定、草原载畜量的确定等都依赖种群密度的数据。 2、种群密度调查方法注意事项 ⑴、标志重捕法(调查取样法、估算法):适用于活动能力比较强的生物种群密度的调查。 重捕时间的确定要注意:间隔不可过长,以免因种群内部个体的出生和死亡引起误差。 ⑵、样方法:适用于活动能力较弱的生物种群密度调查。 样方多少、大小的确定:要有代表性,不可偏重过密集或稀疏。 ⑶、具有趋光性的昆虫,可以采用黑光灯灯光诱捕的方法。 2.高一生物必修二知识点归纳总结 篇二 一、相关概念 1、基因: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DNAXX,是决定生物性状的遗传单位。 2、遗传信息:DNA上的碱基排列顺序,不同的基因含有不同的遗传信息。 二、染色体、基因和遗传信息的关系 1、一条染色体上有1或2个DNA分子,一个DNA分子上有许多个基因,染色体是DNA的主要载体。 2、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DNAXX,是决定生物性状的结构功能单位,基因在染色体上呈现线形排列。 3、遗传信息是基因中的脱氧核苷酸的排列顺序,并不是DNA分子上所有脱氧核苷酸排列序列。 4、每一个基因中可以含成百上千个核苷酸,但每个基因中的脱氧核苷酸的排列顺序是特定的。 三、DNA分子的特点 1、稳定性:DNA分子双螺旋空间结构的相对稳定性 2、多样性:碱基对的排列顺序可以千变万化(4n,n为碱基对数) 3、特异性:每一个特定的DNA分子都有着特定的碱基对的排列顺序,即储存特定的遗传信息。 3.高一生物必修二知识点归纳总结 篇三 DNA分子的结构 一、相关概念 碱基互补配对原则:两条链上的碱基通过氢键连接成碱基对,并且碱基配对有一定的规律:A(腺嘌呤)一定与T(胸腺嘧啶)配对;G(鸟嘌呤)一定与C(胞嘧啶)配对。碱基之间的这种一一对应的关系,叫做碱基互补配对原则。 二、DNA的结构 1、化学组成 ①、基本单位:脱氧核苷酸(4种) ②、连接方式:通过磷酸二酯键聚合而成 2、空间结构 ①、由两条脱氧核苷酸长链反向平行盘旋而成的双螺旋结构。 ②、外侧:由脱氧核糖和磷酸交替连接构成基本骨架。 ③、内侧:两条链上的碱基通过氢键连接形成碱基对。碱基配对遵循碱基互补配对原则,即A一定要和T配对(氢键有2个),G一定和C配对(氢键3个)。 三、根据碱基互补配对原则推导的数学公式 1、A=T;G=C; 2、(A+G)/(T+C)=1; 3、(A+T)1=(T+A)2,(C+G)1=(G+C)2; 4、(A+C)=(T+G)=(A+G)=(T+C)=DNA碱基总数的1/2。 5、如果(A+T)1/(C+G)1=a,那么(A+T)2/(C+G)2=a; 6、如果(A+C)1/(G+T)1=b,那么(A+C)2/(G+T)2=1/b; 4.高一生物必修二知识点归纳总结 篇四 互补配对原则及其推论(双链DNA分子) A=TG=CA+G=C+T=(A+G+C+T) 嘌呤碱基总数=嘧啶碱基总数 2个互补配对的碱基之和与另外两个互补配对碱基之和相等 2个不互补配对的碱基之和占全部碱基数的一半 DNA复制的有关计算 1、1个DNA分子复制n次,形成2n个DNA分子 2、1个DNA分子含有某种碱基m个,则经复制n次,需游离的该种碱基为m(2n-1),第n次复制需游离的该种脱氧核苷算m﹡2n-1 3、一个含15N的DNA分子,放在含14N的培养基上培养n次,后代中含有15N的DNA分子有2个,后代中含有15N的DNA链有2条,含有14N的DNA分子有2n个,含14N的DNA链有2n+1-2 证明DNA分子进行半保留复制的实验——密度梯度离心 5.高一生物必修二知识点归纳总结 篇五 1、稳态的调节:神经——体液——免疫共同调节 2、内环境稳态的意义:内环境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 3、内环境:由细胞外液构成的液体环境。内环境作用: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 4、组织液、淋巴的成分和含量与血浆的相近,但又不完全相同,最主要的差别在于血浆中含有较多的蛋白质,而组织液和淋巴中蛋白质含量较少。 5、细胞外液的理化性质:渗透压、酸碱度、温度。 6、血浆中酸碱度:7.35—7.45 调节的试剂:缓冲溶液:NaHCO3/H2CO3Na2HPO4/NaH2PO4 7、人体细胞外液正常的渗透压:770kPa 正常的温度:37度 8、稳态:正常机体通过调节作用,使各个器官、系统协调活动、共同维持内环境的相对稳定的状态。内环境稳态指的是内环境的成分和理化性质都处于动态平衡中。 6.高一生物必修二知识点归纳总结 篇六 1、蛋白质的基本组成单位是氨基酸,氨基酸结构通式为NH2—C—COOH,各种氨基酸的区别在于R基的不同。 2、两个氨基酸脱水缩合形成二肽,连接两个氨基酸分子的化学键(—NH—CO—)叫肽键。 3、脱水缩合中,脱去水分子数=形成的肽键数=氨基酸数—肽链条数 4、蛋白质多样性原因: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种类、数目、排列顺序千变万化,多肽链盘曲折叠方式千差万别。 5、每种氨基酸分子至少都含有一个氨基(—NH2)和一个羧基(—COOH),并且都有一个氨基和一个羧基连接在同一个碳原子上,这个碳原子还连接一个氢原子和一个侧链基因。 6、遗传信息的携带者是核酸,它在生物体的遗传变异和蛋白质合成中具有极其重要作用,核酸包括两大类:一类是脱氧核糖核酸,简称DNA;一类是核糖核酸,简称RNA,核酸基本组成单位核苷酸。 7、蛋白质功能: ①结构蛋白,如肌肉、羽毛、头发、蛛丝 ②催化作用,如绝大多数酶 ③运输载体,如血红蛋白 ④传递信息,如胰岛素 ⑤免疫功能,如抗体 【导语】现在的生物并不象过去生物那么简单,现在的生物难度加深,容量变大,所以我们的学习方法也要随着改变。以下是®无忧考网整理的《高一必修二生物知识点归纳笔记》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1.高一必修二生物知识点归纳笔记 篇一 1、蛋白质的基本组成单位是氨基酸,氨基酸结构通式为NH2—C—COOH,各种氨基酸的区别在于R基的不同。 2、两个氨基酸脱水缩合形成二肽,连接两个氨基酸分子的化学键(—NH—CO—)叫肽键。 3、脱水缩合中,脱去水分子数=形成的肽键数=氨基酸数—肽链条数 4、蛋白质多样性原因: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种类、数目、排列顺序千变万化,多肽链盘曲折叠方式千差万别。 5、每种氨基酸分子至少都含有一个氨基(—NH2)和一个羧基(—COOH),并且都有一个氨基和一个羧基连接在同一个碳原子上,这个碳原子还连接一个氢原子和一个侧链基因。 6、遗传信息的携带者是核酸,它在生物体的遗传变异和蛋白质合成中具有极其重要作用,核酸包括两大类:一类是脱氧核糖核酸,简称DNA;一类是核糖核酸,简称RNA,核酸基本组成单位核苷酸。 2.高一必修二生物知识点归纳笔记 篇二 1.生物体细胞中的染色体可以分为两类:常染色体和性染色体. 生物的性别决定方式主要有两种:一种是XY型,另一种是ZW型. 2.伴性遗传的特点: (1)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的特点:男性患者多于女性患者;具有隔代遗传现象(由于致病基因在X染色体上,一般是男性通过女儿传给外孙);女性患者的父亲和儿子一定是患者,反之,男性患者一定是其母亲传给致病基因. (2)伴X染色体显性遗传的特点:女性患者多于男性患者,大多具有世代连续性即代代都有患者,男性患者的母亲和女儿一定是患者. (3)伴Y染色体遗传的特点:患者全部为男性;致病基因父传子,子传孙(限雄遗传). 3.高一必修二生物知识点归纳笔记 篇三 1.生物体具有共同的物质基础和结构基础。 2.从结构上说,除病毒以外,生物体都是由细胞构成的。细胞是生物体的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 3.新陈代谢是活细胞中全部的序的化学变化总称,是生物体进行一切生命活动的基础。 4.生物体具应激性,因而能适应周围环境。 5.生物体都有生长.发育和生殖的现象。 6.生物遗传和变异的特征,使各物种既能基本上保持稳定,又能不断地进化。 7.生物体都能适应一定的环境,也能影响环境。 4.高一必修二生物知识点归纳笔记 篇四 生态系统中的信息传递 1、生态系统的基本功能是进行物质循环、能量流动、信息传递 2、生态系统中信息传递的主要形式: (1)物理信息:光、声、热、电、磁、温度等。如植物的向光性 (2)化学信息:性外激素、告警外激素、尿液等 (3)行为信息:动物求偶时的舞蹈、运动等 3、信息传递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生命活动的正常进行,离不开信息的作用;生物种群的繁衍,也离不开信息的传递;信息还能够调节生物的种间关系,以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 4、信息传递在农业生产中的作用: 一是提高农、畜产品的产量,如短日照处理能使菊花提前开花; 二是对有害动物进行控制,如喷洒人工合成的性外激素类似物干扰害虫交尾的环保型防虫法。 5.高一必修二生物知识点归纳笔记 篇五 生态系统的结构 (1)成分: 非生物成分:无机盐、阳光、热能、水、空气等 生产者:自养生物,主要是绿色植物(最基本、最关键的的成分),还有一些化能合成细菌和光合细菌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将无机物合成有机物 生物成分消费者:主要是各种动物 分解者:主要某腐生细菌和真菌,也包括蚯蚓等腐生动物。它们能分解动植物遗体、粪便等,最终将有机物分解为无机物。 (2)营养结构:食物链、食物网 同一种生物在不同食物链中,可以占有不同的营养级。植物(生产者)总是第一营养级;植食性动物(即一级/初级消费者)为第二营养级;肉食性动物和杂食性动物所处的营养级不是一成不变的,如猫头鹰捕食鼠时,则处于第三营养级;当猫头鹰捕食吃虫的小鸟时,则处于第四营养级。 6.高一必修二生物知识点归纳笔记 篇六 1、种群密度调查有什么必要性? 农林害虫的监测和预报、渔业捕捞强度的确定、草原载畜量的确定等都依赖种群密度的数据。 2、种群密度调查方法注意事项 ⑴、标志重捕法(调查取样法、估算法):适用于活动能力比较强的生物种群密度的调查。 重捕时间的确定要注意:间隔不可过长,以免因种群内部个体的出生和死亡引起误差。 ⑵、样方法:适用于活动能力较弱的生物种群密度调查。 样方多少、大小的确定:要有代表性,不可偏重过密集或稀疏。 ⑶、具有趋光性的昆虫,可以采用黑光灯灯光诱捕的方法。 【导语】做好每一个知识点的归纳,有利于同学们在考试中获得较高的分数。以下是®无忧考网整理的《高一生物必修二知识笔记归纳》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1.高一生物必修二知识笔记归纳 篇一 1、遗传图解中常用的符号:P—亲本♀一母本♂—父本×—杂交自交(自花传粉,同种类型相交)F1—杂种第一代F2—杂种第二代。 2、在体细胞中,控制性状的基因成对存在,在生殖细胞中,控制性状的基因成单存在。 3、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实验:①试验现象:P:高茎×矮茎→F1:高茎(显性性状)→F2:高茎∶矮茎=3∶1(性状分离)②解释:3∶1的结果:两种雄配子D与d;两种雌配子D与d,受精就有四种结合方式,因此F2的基因构成情况是DD∶Dd∶dd=1∶2∶1,性状表现为:高茎∶矮茎=3∶1。 4、测交:让杂种一代与隐性类型杂交,用来测定F1的基因型。证实F1是杂合体;形成配子时等位基因分离的正确性。基因型和表现型:表现型相同:基因型不一定相同;基因型相同:环境相同,表现型相同。环境不同,表现型不一定相同。 5、基因分离定律在实践中的应用: ①育种方面:目的:获得某一优良性状的纯种。显性性状类型,需连续自交选择,直到不发生性状分离;选隐性性状类型,杂合体自交可选得。 ②预防人类遗传病:禁止近亲结婚。 ③人类的ABO血型系统包括:A型、B型、AB型、O型。人类的ABO血型是由三个基因控制的,它们是IA、IB、i,但是对每个人来说,只可能有两个基因,其中IA、IB都对i为显性,而IA和IB之间无显性关系。所以说人类的血型是遗传的,而且遵循分离规律。 6、纯合子杂交不一定是纯合子,杂合子杂交不一定都是杂合子。 7、纯合体只能产生一种配子,自交不会发生性状分离。杂合体产生配子的种类是2n种(n为等位基因的对数)。 2.高一生物必修二知识笔记归纳 篇二 一、核酸的种类:脱氧核糖核酸(DNA)和核糖核酸(RNA) 二、核酸:是细胞内携带遗传信息的物质,对于生物的遗传、变异和蛋白质的合成具有重要作用。 三、组成核酸的基本单位是:核苷酸,是由一分子磷酸、一分子五碳糖(DNA为脱氧核糖、RNA为核糖)和一分子含氮碱基组成;组成DNA的核苷酸叫做脱氧核苷酸,组成RNA的核苷酸叫做核糖核苷酸。 四、DNA所含碱基有:腺嘌呤(A)、鸟嘌呤(G)和胞嘧啶(C)、胸腺嘧啶(T) RNA所含碱基有:腺嘌呤(A)、鸟嘌呤(G)和胞嘧啶(C)、尿嘧啶(U) 五、核酸的分布:真核细胞的DNA主要分布在细胞核中;线粒体、叶绿体内也含有少量的DNA;RNA主要分布在细胞质中。 3.高一生物必修二知识笔记归纳 篇三 一、细胞种类: 根据细胞内有无以核膜为界限的细胞核,把细胞分为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 二、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的比较: 1、原核细胞:细胞较小,无核膜、无核仁,没有成形的细胞核;遗传物质(一个环状DNA分子)集中的区域称为拟核;没有染色体,DNA不与蛋白质结合,;细胞器只有核糖体;有细胞壁,成分与真核细胞不同。 2、真核细胞:细胞较大,有核膜、有核仁、有真正的细胞核;有一定数目的染色体(DNA与蛋白质结合而成);一般有多种细胞器。 3、原核生物:由原核细胞构成的生物。如:蓝藻、细菌(如硝化细菌、乳酸菌、大肠杆菌、肺炎双球菌)、放线菌、支原体等都属于原核生物。 4、真核生物:由真核细胞构成的生物。如动物(草履虫、变形虫)、植物、真菌(酵母菌、霉菌、粘菌)等。 4.高一生物必修二知识笔记归纳 篇四 (1)光对光合作用的影响 ①光的波长 叶绿体中色素的吸收光波主要在红光和蓝紫光。 ②光照强度 植物的光合作用强度在一定范围内随着光照强度的增加而增加,但光照强度达到一定时,光合作用的强度不再随着光照强度的增加而增加 ③光照时间 光照时间长,光合作用时间长,有利于植物的生长发育。 (2)温度 温度低,光和速率低。随着温度升高,光合速率加快,温度过高时会影响酶的活性,光和速率降低。 生产上白天升温,增强光合作用,晚上降低室温,抑制呼吸作用,以积累有机物。 (3)CO2浓度 在一定范围内,植物光合作用强度随着CO2浓度的增加而增加,但达到一定浓度后,光合作用强度不再增加。 生产上使田间通风良好,供应充足的CO2 (4)水分的供应当植物叶片缺水时,气孔会关闭,减少水分的散失,同时影响CO2进入叶内,暗反应受阻,光合作用下降。 生产上应适时灌溉,保证植物生长所需要的水分。 5.高一生物必修二知识笔记归纳 篇五 细胞的吸水和失水 1、原理:发生了渗透作用,该作用必须具备两个条件:具有半透膜。膜两侧溶液具有浓度差。 2、动物细胞的吸水和失水(以红细胞为例:红细胞膜相当于一层半透膜): ①当外界溶液浓度<细胞质浓度时,细胞吸水。 ②当外界溶液浓度>细胞质浓度时,细胞失水。 ③当外界溶液浓度=细胞质浓度时,水分进出平衡。 3、植物细胞的吸水和失水: ①在成熟的植物细胞中,原生质层(细胞膜+液泡膜+二者之间的细胞质)相当于一层半透膜。 ②成熟植物细胞发生质壁分离的条件是外界溶液浓度>细胞液浓度,发生质壁分离复原的条件是外界溶液浓度<细胞液浓度。高一必修二生物知识点归纳笔记的介绍就聊到这里吧,感谢你花时间阅读本站内容,更多关于(2)伴X染色体显性遗传的特点:女性患者多于男性患者、高一必修二生物知识点归纳笔记的信息别忘了在本站进行查找喔。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作者:谁是谁的谁,转载或复制请以超链接形式并注明出处。
原文地址:http://www.schinda.com.cn/post/1966.html发布于:2025-11-1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