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给各位分享冬天什么时候最冷 三九天的时候最冷的知识,其中也会对冬天什么时候最冷 三九天的时候最冷进行解释,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关注本站,现在开始吧!

本文导读目录:

1、池州先锋网

2、最寒冷的冬天

3、冬天什么时候最冷 三九天的时候最冷

  据市场星报报道:从7月份连阴雨天的“低温”,到9月中旬提前10多天入秋,再到国庆长假期间感到寒意……今年下半年的安徽似乎“冷气”开得很足,而且我国东北、华北多地最低温度跌破冰点,河南、四川、甘肃、内蒙古、吉林、黑龙江等地的众多景区更是雪花飘飘,早早就“解锁”了冬景模式。于是,很多网络文章开始鼓吹“最冷冬季”“今冬将现60年来最冷冬天”等。那么,今冬到底会不会很冷呢?   合肥最低气温已至3.9℃,还出现霜冻   今年的秋天和往年相比,感受的确很不一样,对于我国南方很多省份来说,今年的秋天似乎来得更早,来得出乎意料的快。我省在9月中旬就已宣布入秋,比往年早了10多天。   10月24日早晨6时,江苏安徽上海浙江多个站点气温大范围跌破10度,而江苏安徽多地气温更是跌破5度,局地甚至开始逼近零度线。   比如安徽合肥从10月23日晚开始气温一路下降,到24日早晨6时前后最低气温跌至3.9℃,还出现了霜冻,这是今年第一次霜冻,霜降前后,霜应该打到中原地区,而今年直接跑到长江边,可见冷空气的威力很猛,南方冷得够早。   而对应的是,从2020年夏季开始,太平洋东部的秘鲁寒流迅速加强,8月起,太平洋关键区域海温就开始偏低,且越来越低。到10月10日,热带中东太平洋地区已经形成了一道明显的低海温区,而美国、澳大利亚和我国气象机构相继宣布“拉尼娜”的到来。   “拉尼娜”:赤道海温异常偏冷现象   “拉尼娜”究竟指什么?它是不是真的来了呢?   “拉尼娜”在西班牙语中意为“圣女”, 是指赤道中东太平洋海水大范围持续异常变冷的现象,和意为“圣婴”的厄尔尼诺正好相对,所以“拉尼娜”又被称为“冷事件”或“反厄尔尼诺”事件。当这片东西长上万公里,南北宽上千公里的海域气温低出常年平均值0.5℃时,这片海域就进入了“拉尼娜”状态,持续6个月以上,就形成一次“拉尼娜”事件。   就在本月,国家气候中心发布了一则消息。根据监测,今年8月份以来,赤道中东太平洋已经进入了“拉尼娜”状态,预计秋季会继续维持,到今年冬季将达到峰值,形成一次弱到中等强度的“拉尼娜”事件。通常在发生“拉尼娜”事件的冬季,影响我国的寒潮冷空气活动频繁,中东部地区气温易较常年同期偏低。   气象专家表示,最近来看“拉尼娜”的状态是在加强的,冷的幅度在增大。所以说我们考虑这个状态可能还会一直持续越过这个冬季,形成一次弱到中等强度的“拉尼娜”事件。   专家:近期降温为大气环流导致   “拉尼娜”果然来了,难道刚刚那些网络传闻都是真的?近期接连降温就是它导致的吗?   气象专家表示,秋到冬过渡过程中会有很强的冷空气的波动,这是很正常的现象。我们感受到比如说“十一”期间的冷空气,可能“十一”过后又有一股冷空气有降温,都属于天气的过程,这些过程往往是大气环流直接造成的结果,因为海洋是慢变,影响是持续性的,对于每一个小的过程是否有影响,没有必然的联系。   专家表示,从30年间的气候平均值来看,我国北方地区9月中下旬就开始出现初霜冻,也就是地面最低气温降至冰点。如此说来,进入10月后,北方及中东部大部分地区虽然气温较常年偏低,但这个季节也该到冷的时候了,突破冰点的最低气温、初霜冻、降雪等,都属按期登场。   专家表示,今年是比常年平均肯定要冷得早一些,但每一年的情况都不一样,这不算什么异常的现象。   超七成“拉尼娜”事件曾为我国带来冷冬   国家气候中心数据显示,1950年以来,全球共出现过14次“拉尼娜”事件。   统计分析表明,“拉尼娜”出现时,会影响到热带地区的大气环流,导致澳大利亚、东南亚大部、南美洲北部寒冷、潮湿;美国南部、东北亚地区高温、干燥;而我国则容易出现冬冷夏热。   但这也不是绝对的,数据显示,在1951年以来的“拉尼娜”事件中,我国冬季气温偏低或出现冷冬的概率在70%以上。2008年1月包括安徽在内我国南方出现的低温雨雪冰冻,就与2007年的“拉尼娜”事件密切相关。   简而言之,虽然说我国天气受到“拉尼娜”的影响的确很大,但冬季天气也受到欧亚大陆积雪、北极海冰等一系列因素影响,再加上有全球变暖的对冲,所以今年冬天气候形势其实还是比较复杂的,不能一概而论。   我省地表气温平均每10年上升0.2℃   不过要说到“60年来最冷冬季”,在安徽要想打破这样的纪录真的很困难。   首先是趋势上的,安徽省气候中心提供的数据显示,1961~2019 年,安徽省地表年平均气温呈现明显的上升趋势,平均每10年上升0.2℃。1994年以前大多低于常年,之后总体偏高。排名前三位的高值年为2007年、2006年、1998 年、2017 年、2018 年和 2019 年,其中 1998 年、2017年、2018年和2019年并列第三位,排名前三位的低值年为1969年、1980年和1984年。   1961~2019年,安徽省平均霜冻日数呈现减少的趋势,平均每10年减少4天;20世纪六十年代至八十年代较常年偏多,之后以偏少为主。2019年平均霜冻日数为29天,较常年偏少15天,为1961年以来第二少。   此外,1961~2019年,安徽省年极端低温呈现明显上升趋势,平均每10年上升0.7℃。   我省刚刚创下史上最暖冬天的纪录   哪怕就是严重冰雪灾害,号称新世纪以来最冷的2008年冬季(2007 年 12 月~2008 年 2 月)全省平均气温也有3.3℃,仅较常年偏低 0.5℃,与 2005 年并列为 1987 年以来同期最低值。   据安徽省气候中心监测,就在去年到今年的这个冬季,全省平均气温6.1℃,较常年同期异常偏高1.9℃,为1961年有完整气象记录以来最高。   根据《暖冬等级》标准,继1998/1999年、2001/2002年、2006/2007年、2016/2017年后,我省今年再次出现强暖冬;季内各月气温分别偏高1.5℃、1.6℃和2.8℃。12月全省平均气温6.3℃,为1961年以来同期第6高,其中10个市县排在偏高年前三位。1月全省平均气温4.3℃,为1961年以来第6高,其中14个县(市)排在历史同期偏高年前三位,主要集中在江南东部及南部。2月全省平均气温7.9℃,与2002年并列为1961年以来第3高。各旬气温分别异常偏高2.5℃、1.6℃和4.4℃。   “远古”低温纪录太难破,合肥曾到过-20.6℃   “以目前的趋势来看,冬季极端低温想破历史纪录难度太大,60年来最冷冬季几乎没有可能出现。”气象专家表示,“2000年以来,全省最低气温是-13℃,合肥最低气温是-11℃。从目前预报来看,刷新这个纪录应该是可以的。不过从有气象记录以来,安徽省最低气温曾经低到-24℃,这样的温度已经数十年没有出现过,不太可能被打破。”   安徽有气象记录以来最低气温前5名分别是,滁州-24℃(出现在1955年1月6日)、宿州-23.2℃(出现在1955年1月6日)、亳州-20.5℃(出现在1969年2月5日)、合肥-20.6℃(出现在1955年1月6日)、阜阳-20.4℃(出现在1969年2月5日)。   记者从气象部门获悉,近期,我省维持晴到多云,秋阳煦暖,天气宜人,但早晚温差在逐步加大。   教您三招识破天气谣言   “拉尼娜”的出现的确多与冷冬相连,但并不代表它每次出现都一定会带来冷冬。如今,天气变化与人们生活、社会发展息息相关,气候资讯的受关注度越来越高,但正因如此,也成为了谣言高发的领域。   如何识别天气谣言呢?教您三招。首先关注发布渠道,中央气象台、各地官方气象台及其网站等,都是可以获取天气预报的正确途径。   其次要慧眼识别“三无产品”。天气预报发布有三个基本要素一定要说清,那就是发布单位、发布时间和影响区域。   再看看那些谣言,既不写哪个气象台发布的,也没有发布时间,影响区域更是放之全国皆准。这样的“三无产品”一看就不靠谱。   最后还要关注预报时效。目前公众接触到的天气预报主要是未来3到7天的天气情况,这种短期预报为“数值预报数据+人工修正”得出,准确率相对较高。而8到15天,甚至更长时间的中长期预报,由于时间跨度大,误差积累多,所以只能作为参考。  朝鲜战争的真相 现在终于可以说了   两次普利策奖获得者、国著名记者大卫•哈伯斯塔姆的绝笔之作   一场令美国人永远无法抹灭的战争记忆   一场需要被铭记的惨痛战争 20世纪最难忍受的局部战争   骁勇强悍的将领对决 刚愎自用的美军本色 惊险离奇的激战场面   悲情的记述 偶像的破灭 错位的战争   《美国人眼中的朝鲜战争》:首度全面揭秘朝鲜战争内幕!   第1章 云山惊兆:中国人民志愿军入朝   1950年10月20日,美军攻占平壤。一直以精通所谓东方心理学自诩的麦克阿瑟断言,中国一定不会参战。因此,他不顾天气、地形等不利因素,要求各部队迅速北上,准备在圣诞节前到达鸭绿江畔。中国人民志愿军在云山一带设伏待机,于11月1日对行进至此的美第1骑兵师发起猛攻,全歼一部并将其击溃。   第2章 愁云惨雾:朝鲜人民军南下   1950年4月,金日成说服斯大林允许他统一朝鲜半岛。6月25日,朝鲜人民军近10万大军越过三八线,挥师南下,连战连捷,将美、韩军队压缩在洛东江以东、釜山附近一个狭小的防御圈里。   第3章 战争升级:华盛顿介入   未经国会授权,杜鲁门擅自决定出兵,并纠集多国部队以联合国军名义参战。然而,美国正值战后裁军之际,各项军事准备工作严重不足,而且桀骜不驯、刚愎自用的麦克阿瑟也令人头痛不已。沃克将军率第8集团军死守釜山,与时同时,麦克阿瑟却在东京考虑实施仁川登陆。   第4章 洲际政治:复杂的多边关系   冷战结束后美国应该采取什么样的政策,如何应对共产主义的冲击,共和党和民主党借此展开了激烈的政治斗争。在新中国成立后,这一斗争达到高潮:“是谁丢了中国”成为杜鲁门政府一个不得不面对且棘手的政治问题。在国务院,凯南和尼采是两派的代表人物。   第5章 孤注一掷:朝鲜人民军挺进釜山   朝鲜人民军向洛东江后的美、韩军队发起全面总攻,力图突破洛东江防线,拿下釜山,彻底结束战争。双方在洛东江突出部展开了激烈的拉锯战,双方均伤亡惨重,而美军终能坚持到仁川登陆这个转折点的到来。   第6章 扭转乾坤:麦克阿瑟仁川登陆   尽管遭到多方反对,麦克阿瑟仍然一意孤行,坚持实施仁川登陆。中国军情人员从多个渠道获得了这个情报,中方及时地通知了金日成,无奈他丝毫不信,仁川登陆竟然一切顺利,美军随后快速推进,一举攻下汉城,朝鲜人民军全线溃退。   第7章 跨越三八线:向北挺进   美军跨越三八线,将战火烧到朝鲜境内。麦克阿瑟命令各部队迅速北进,直抵鸭绿江畔。美国政府也被胜利冲昏了头脑,不顾中国的强烈警告,放手让麦克阿瑟一搏。毛泽东深思熟虑,决定出兵朝鲜,并由彭德怀担任志愿军总司令。麦克阿瑟及手下蓄意忽略或掩盖中国出兵朝鲜的情报,执意北进。   第8章 志愿军猛击:长津湖与军隅里美军溃退   尽管云山之战表明,中国已经出兵朝鲜,但麦克阿瑟仍不顾一切地分兵冒进。志愿军在长津湖和军隅里两地设下埋伏,突袭钻入圈套的美、韩军。美军第2师、陆战第1师等部仓皇撤退。李奇微接替因车祸身亡的沃克出任第8集团军司令,力图重整旗鼓。   第9章 战争转折:双联隧道、原州和砥平里两军激战   李奇微迅速整顿部队、振奋士气、调整战术。中美双方在双联隧道、原州和砥平里展开激战。美军充分发挥火力优势,不仅解救了陷入重围的部队,而且还击退了志愿军的进攻。朝鲜战争至此逐渐转入阵地战。双方都失去了全面胜利的可能性。   第10章 将帅失和:麦克阿瑟的去职风波   骄纵的麦克阿瑟越来越不把杜鲁门放在眼里,不但违抗政府的命令,搅乱政府与中国的和谈政策,而且还与反杜鲁门的共和党人勾结,大有从政之势。杜鲁门忍无可忍,终于将其解职。解职后的麦克阿瑟一度风格无限,而杜鲁门却四面楚歌。不过,等国会听证会召开后,麦克阿瑟的光环就逐渐消褪了。   第11章 战争后果:结局与未来   麦克阿瑟终因从政失败而退出历史舞台,艾森豪威尔却意外崛起当选总统。朝鲜战争陷入阵地战僵局,双方在1953年7月27日停火。中国、朝鲜、韩国、美国在随后几十年里的发展变化或多或少地与这场战争有关。冷战结束了,人类已经穿越意识形态的隔阂。老兵们向世人祈祷,但愿永远不再有战争。   · · · · · · (收起)  一年四季的冬天开始后,北方冷空气也已具有较强的势力,常频频南侵,有时形成大风、降温并伴有雨雪的寒潮天气,但是有一个时间段是最冷的。那么,本期的老黄历就带大家一起来看看冬天什么时候最冷。   问:冬天什么时候最冷?  答:俗话说“冷在三九,热在中伏”、“数九寒天,冷在三九”,因此冬天的时候三九四九这个阶段是最冷的,此时也正好接近二十四节气中的大寒。“三九”是指冬至后的第三个“九天”,即冬至后的第十九天到第二十七天。   根据上千年的经验来看,一年中最冷的时候就是在三九的时候。可是如果你了解一些天文和历法的知识的话应该知道,冬至才是一年中白天最短的日子,而天气是冷还是暖,不就是靠阳光带来的热量吗?既然冬至是一年中白天最短的日子,为什么却不是最冷的时候呢?最冷的反而是半个多月之后的三九天呢?   因为在冬至时期,白天最短,太阳直射角度与地面夹角最小,单位面积的地面受到的日照强度最小,因此地面每天得到的太阳热量最少,地面日热量收支逆差尚未达到最大值。而冬至以后,虽然白天日趋增长,但增长的速度却很缓慢,从冬至到“三九”这一时期,平均每天只增长约一分钟。   同时,太阳直射角度与地面夹角增加也很缓慢,地面日热量收支仍处在逆差状况,所以继续失去热量,地温继续下降。地面总热量收支逆差在“三九”时节才达到最大值。由于空气的温度主要受地温影响,这就导致了“三九”时节气温最低。
冬天什么时候最冷 三九天的时候最冷的介绍就聊到这里吧,感谢你花时间阅读本站内容,更多关于冬天什么时候最冷 三九天的时候最冷冬天什么时候最冷 三九天的时候最冷的信息别忘了在本站进行查找喔。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作者:谁是谁的谁,转载或复制请以超链接形式并注明出处

原文地址:http://www.schinda.com.cn/post/1507.html发布于:2025-1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