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给各位分享🙈最新人教版:高一化学必修一知识点总结的知识,其中也会对🙈最新人教版:高一化学必修一知识点总结进行解释,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关注本站,现在开始吧!
🙈最新人教版:高一化学必修一知识点总结的介绍就聊到这里吧,感谢你花时间阅读本站内容,更多关于🙈最新人教版:高一化学必修一知识点总结、🙈最新人教版:高一化学必修一知识点总结的信息别忘了在本站进行查找喔。
本文导读目录:
【导语】高中阶段学科知识交叉多、综合性强,以及考查的知识和思维触点广的特点,找寻一套行之有效的化学复习方法。以下是©无忧考网整理的《高一年级化学必修一知识点笔记》,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1.高一年级化学必修一知识点笔记 篇一 一、物质燃烧时的影响因素: ①氧气的浓度不同,生成物也不同。如:碳在氧气充足时生成二氧化碳,不充足时生成一氧化碳。 ②氧气的浓度不同,现象也不同。如:硫在空气中燃烧是淡蓝色火焰,在纯氧中是蓝色火焰。 ③氧气的浓度不同,反应程度也不同。如:铁能在纯氧中燃烧,在空气中不燃烧。 ④物质的接触面积不同,燃烧程度也不同。如:煤球的燃烧与蜂窝煤的燃烧。 二、影响物质溶解的因素: ①搅拌或振荡。搅拌或振荡可以加快物质溶解的速度。 ②升温。温度升高可以加快物质溶解的速度。 ③溶剂。选用的溶剂不同物质的溶解性也不同。 三、元素周期表的规律: ①同一周期中的元素电子层数相同,从左至右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依次递增。 ②同一族中的元素核外电子数相同、元素的化学性质相似,从上至下核电荷数、质子数、电子层数依次递增。 2.高一年级化学必修一知识点笔记 篇二 硅酸盐 硅酸盐:硅酸盐是由硅、氧、金属元素组成的化合物的总称。硅酸盐种类很多,大多数难溶于水,最常见的可溶性硅酸盐是Na2SiO3,Na2SiO3的水溶液俗称水玻璃,又称泡花碱,是一种无色粘稠的液体,可以作黏胶剂和木材防火剂。硅酸钠水溶液久置在空气中容易变质: Na2SiO3+CO2+H2O=Na2CO3+H2SiO3↓(有白色沉淀生成) 传统硅酸盐工业三大产品有:玻璃、陶瓷、水泥。 硅酸盐由于组成比较复杂,常用氧化物的形式表示:活泼金属氧化物→较活泼金属氧化物→二氧化硅→水。氧化物前系数配置原则:除氧元素外,其他元素按配置前后原子个数守恒原则配置系数。 硅酸钠:Na2SiO3Na2O·SiO2 硅酸钙:CaSiO3CaO·SiO2 高岭石:Al2(Si2O5)(OH)4Al2O3·2SiO2·2H2O 正长石:KAlSiO3不能写成K2O·Al2O3·3SiO2,应写成K2O·Al2O3·6SiO2 3.高一年级化学必修一知识点笔记 篇三 盐 1、铁盐(铁为+3价)、亚铁盐(铁为+2价)的性质: ①铁盐(铁为+3价)具有氧化性,可以被还原剂(如铁、铜等)还原成亚铁盐: 2FeCl3+Fe=3FeCl2(2Fe3++Fe=3Fe2+)(价态归中规律) 2FeCl3+Cu=2FeCl2+CuCl2(2Fe3++Cu=2Fe2++Cu2+)(制印刷电路板的反应原理) 亚铁盐(铁为+2价)具有还原性,能被氧化剂(如氯气、氧气、XX等)氧化成铁盐: 2FeCl2+Cl2=2FeCl3(2Fe2++Cl2=2Fe3++2Cl-) ②Fe3+离子的检验: a.溶液呈黄色; b.加入KSCN(硫氰化钾)溶液变红色; c.加入NaOH溶液反应生成红褐色沉淀[Fe(OH)3]。 Fe2+离子的检验: a.溶液呈浅绿色; b.先在溶液中加入KSCN溶液,不变色,再加入氯水,溶液变红色; c.加入NaOH溶液反应先生成白色沉淀,迅速变成灰绿色沉淀,最后变成红褐色沉淀。 4.高一年级化学必修一知识点笔记 篇四 氧化物 1、Al2O3的性质:氧化铝是一种白色难溶物,其熔点很高,可用来制造耐火材料如坩锅、耐火管、耐高温的实验仪器等。 Al2O3是XX氧化物:既能与强酸反应,又能与强碱反应: Al2O3+6HCl=2AlCl3+3H2O(Al2O3+6H+=2Al3++3H2O) Al2O3+2NaOH==2NaAlO2+H2O(Al2O3+2OH-=2AlO2-+H2O) 2、铁的氧化物的性质:FeO、Fe2O3都为碱性氧化物,能与强酸反应生成盐和水。 FeO+2HCl=FeCl2+H2O Fe2O3+6HCl=2FeCl3+3H2O 5.高一年级化学必修一知识点笔记 篇五 离子共存问题 (1)由于发生复分解反应(生成沉淀或气体或水)的离子不能大量共存。 生成沉淀:AgCl、BaSO4、BaSO3、BaCO3、CaCO3、Mg(OH)2、Cu(OH)2等。 生成气体:CO32-、HCO3-等易挥发的弱酸的酸根与H+不能大量共存。 生成H2O: ①H+和OH-生成H2O。 ②酸式酸根离子如:HCO3-既不能和H+共存,也不能和OH-共存。如:HCO3-+H+=H2O+CO2↑,HCO3-+OH-=H2O+CO32- (2)审题时应注意题中给出的附加条件。 ①无色溶液中不存在有色离子:Cu2+、Fe3+、Fe2+、MnO4-(常见这四种有色离子)。 ②注意挖掘某些隐含离子:酸性溶液(或pH ③注意题目要求“大量共存”还是“不能大量共存”。 6.高一年级化学必修一知识点笔记 篇六 1、掌握两种常见的分类方法: 交叉分类法和树状分类法。 2、分散系及其分类: (1)分散系组成:分散剂和分散质,按照分散质和分散剂所处的状态,分散系可以有9种组合方式。 (2)当分散剂为液体时,根据分散质粒子大小可以将分散系分为溶液、胶体、浊液。 3、胶体: (1)常见胶体:Fe(OH)3胶体、Al(OH)3胶体、血液、豆浆、淀粉溶液、蛋白质溶液、有色玻璃、墨水等。 (2)胶体的特性:能产生丁达尔效应。区别胶体与其他分散系常用方法丁达尔效应。 胶体与其他分散系的本质区别是分散质粒子大小。 (3)Fe(OH)3胶体的制备方法:将饱和FeCl3溶液滴入沸水中,继续加热至体系呈红褐色,停止加热,得Fe(OH)3胶体。 7.高一年级化学必修一知识点笔记 篇七 化学能与热能 1、在任何的化学反应中总伴有能量的变化。 原因:当物质发生化学反应时,断开反应物中的化学键要吸收能量,而形成生成物中的化学键要放出能量。化学键的断裂和形成是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的主要原因。 一个确定的化学反应在发生过程中是吸收能量还是放出能量,取决于反应物的总能量与生成物的总能量的相对大小。E反应物总能量>E生成物总能量,为放热反应。E反应物总能量 2、常见的放热反应和吸热反应 常见的放热反应: ①所有的燃烧与缓慢氧化。 ②酸碱中和反应。 ③金属与酸反应制取氢气。 ④大多数化合反应(特殊:是吸热反应)。 常见的吸热反应: ①以C、H2、CO为还原剂的氧化还原反应如: ②铵盐和碱的反应如Ba(OH)2·8H2O+NH4Cl=BaCl2+2NH3↑+10H2O ③大多数分解反应如KClO3、KMnO4、CaCO3的分解等。 📝高中化学必修一重点内容: 1.混合物的分离原理和分离方法。 2.混合物分离方法的操作。 3.离子的检验及检验试剂的选择。 4.物质分离与提纯过程的简单设计。 5.物质的量及其单位——摩尔。 6.阿伏加德罗常数、摩尔质量、气体摩尔体积、物质的量浓度等概念。 7.有关物质的量、微观粒子数、质量、体积、物质的量浓度等之间转化的计算。 8.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配制。 #高中化学# #必修一#知识点 1、 高一化学必修一知识点笔记高一化学必修一学问点笔记 1、化学反应的速率 概念:化学反应速率通常用单位时间内反应物浓度的削减量或生成物浓度的增加量(均取正值)来表示。计算公式:=C/t 单位:mol/(Ls)或mol/(Lmin) B为溶液或气体,若B为固体或纯液体不计算速率。 重要规律:以mA+nBpC+qD而言,用A、B浓度的削减或C、D浓度的增加所表示的化学反应速率之间必定存在如下关系: VA:VB:VC:VD=m:n:c:d。 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 内因:由参与反应的物质的结构和性质打算的(主要因素)。 外因:外界条件对化学反应速率有肯定影响 温度:上升温度,增大速率; 催化剂:一般 2、加快反应速率(正催化剂)。 浓度:增加反应物的浓度,增大速率(溶液或气体才有浓度可言)。 压强:增大压强,增大速率(适用于有气体参与的反应)。 (其它)因素:如光(射线)、固体的表面积(颗粒大小)、反应物的状态(溶剂)、原电池等也会转变化学反应速率。 2、化学反应的限度 化学平衡状态:在肯定条件下,当一个可逆反应进行到正向反应速率与逆向反应速率相等时,反应物和生成物的浓度不再转变,达到表面上静止的一种“平衡状态”,这就是这个反应所能达到的限度,即化学平衡状态。 化学反应的限度:肯定条件下,达到化学平衡状态时化学反应所进行的程度,就叫做该化学反应的限度。 化学平衡状态的特征:逆、动、定、变。 逆 3、:化学平衡讨论的对象是可逆反应。 动:动态平衡,达到平衡状态时,正方应速率和逆反应速率相等,反应没有停止。 定:达到平衡状态时,各组分的浓度保持不变,各组成成分的含量保持肯定。 变:当条件变化时,化学反应进行程度发生变化,反应限度也发生变化。 外界条件对反应限度的影响 外界条件转变,V正V逆,化学反应限度向着正反应程度增大的方向变化,提高反应物的转化率; 外界条件转变,V逆V正,化学反应限度向着逆反应程度增大的方向变化,降低反应物的转化率。 3、反应条件的掌握 从掌握反应速率的角度:有利的反应,加快反应速率,不利的反应,减慢反应速率; 从掌握反应进行的程度角度:促进有利的化学反应,抑制不利的化 4、学反应。 高一化学必修一学问点归纳 化学能与热能 1、化学能转化为热能的形式及缘由 当物质发生化学反应时,断开反应物中的化学键要汲取能量,形成生成物中的化学键要放出能量。化学键的断裂和形成是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的主要缘由。 一个确定的化学反应在发生过程中是汲取能量还是放出能量,打算于反应物的总能量与生成物的总能量的相对大小。 (1)E(反应物总能量)E(生成物总能量),为放热反应,化学能转化为热能。这是人类利用化学能的最为主要的形式。 (2)E反应物总能量 2、常见的放热反应和吸热反应 (1)常见的放热反应: 全部的燃烧与缓慢氧化; 酸碱中和反应; 金属与酸或水反应; 大多数化合反应(特别:C+ 5、CO2=2CO是吸热反应)。 (2)常见的吸热反应: 以C、H2、CO为还原剂的氧化还原反应如:C(s)+H2O(g)CO(g)+H2(g); 铵盐和碱的反应如Ba(OH)28H2O+NH4Cl=BaCl2+2NH3+10H2O; 大多数分解反应如KClO3、KMnO4、CaCO3的分解等。 3、基本概念 能量守恒定律:一种形式的能量转化为另一种形式的能量,转化途径与能量形式可以不同,但体系中包含的总能量是不变的。 中和热:强酸与强碱的稀溶液发生中和反应生成1mol水,所释放出的能量,叫做中和热。 学习化学小技巧 先要把书中的基础学问了解清晰: 1、书中的一些学问许多都是基础,许多的精华都在练习册里面还有一些辅导教材里面重要的就是先把一些基础的学问都搞清晰,包括书中的一些备注,还有试验器材,还有试验的(方法),还有一些互动之类的。🙈最新人教版:高一化学必修一知识点总结的介绍就聊到这里吧,感谢你花时间阅读本站内容,更多关于🙈最新人教版:高一化学必修一知识点总结、🙈最新人教版:高一化学必修一知识点总结的信息别忘了在本站进行查找喔。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作者:谁是谁的谁,转载或复制请以超链接形式并注明出处。
原文地址:http://www.schinda.com.cn/post/1241.html发布于:2025-11-14




